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06日

诗中品夏韵

■ 钱国宏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夏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绿树浓荫、荷塘月色,蝉鸣鸟啼、凉风习习,古人用细腻的笔触将夏天的韵味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品味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夏韵。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天的生机,往往体现在自然景物的蓬勃生长中。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花明》写道:“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夏日树木枝叶繁茂、花朵鲜艳。“朱萼缀明鲜”一句,将夏花的明媚与热烈表现得栩栩如生。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则捕捉了初夏的灵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展现了荷塘的生机,赋予画面以动态的美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初夏的清新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夏日的宁静,常常与闲适的生活状态相伴。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亭的悠闲画卷:“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中,“绿树阴浓”与“楼台倒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更是将夏日的微风与花香融为一体,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宋代秦观的《纳凉》则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凉的追寻:“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诗人在炎炎夏日中寻找一片清凉之地,倚靠在胡床上,感受月明风定的惬意。这种对清凉的向往,正是夏日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夏日的炎热,常常让人感到烦躁,但古人却以诗意的方式化解了这份酷热。唐代戴叔伦的《夏日登鹤岩偶成》写道:“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感受天风与露珠带来的清凉,将夏日的炎热转化为一种心灵的宁静。宋代杨万里的《夏夜追凉》则捕捉了夏夜微凉的瞬间:“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诗人在夏夜中寻找一丝凉意,却发现“时有微凉不是风”,这种细腻的体验,展现了夏日消暑的另一种境界。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夏天不仅是感官的享受,也是哲思的源泉。唐代白居易的《销暑》写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诗人通过“心静自然凉”的方式,化解了夏日的烦躁,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宋代朱熹的《夏日》则通过夏日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诗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自然的清凉,进而领悟到“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的哲理。这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正是夏日哲思的体现。

从韦应物的《夏花明》到杨万里的《小池》,从高骈的《山亭夏日》到朱熹的《夏日》,古人对夏天的描绘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夏日的多样面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心灵在诗意的清凉中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