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验方专版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经验方

本症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的症状。

1.气虚型:黄芪60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炙地龙12克,红参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血虚型:黄芪60克,当归16克,桃仁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炙地龙12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瘀血型:黄芪60克,当归12克,赤芍16克,红花16克,桃仁12克,川芎10克,炙地龙12克,三七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瘀血型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冲入三七粉6克,以活血化瘀,瘀血去则新血生。

2.人参32克,山茱萸16克,牡丹皮32克,淫羊藿32克,补骨脂24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3.生黄芪、仙鹤草、丹参、益母草各32克,黄精、淫羊藿各16克,黄芩12克,仙茅24克,补骨脂、赤芍、白芍各16克,鸡血藤16克,当归16克,川芎1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有肌衄、鼻衄、齿衄等出血倾向者,减当归、丹参、川芎剂量,加旱莲、藕节、茜草、白及;脾肾阳虚明显者,加菟丝子、肉苁蓉、骨碎补。肝肾阴虚明显者,加生地、熟地、怀山药、川石斛、玄参、麦冬,小儿再加桑椹子,老年人再加枸杞子;伴感染者,加鱼腥草、野菊花、银花、蒲公英;病程久,病情顽固者,加鳖甲、龟板胶。

以上三个方剂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均具有健脾补肾、益气、生血、刺激骨髓造血之功。

(唐崇茂)

 

调理眼皮浮肿验方两则

安神消肿汤:熟地20克,何首乌20克,益母草20克,白术20克,云苓20克,泽泻20克,薏苡仁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补益消肿汤:党参20克,当归20克,黄芪20克,白术20克,白芍10克,薏苡仁10克,云苓10克,陈皮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马宝山)

 

蓝布正应用验方六则

腰椎病:新鲜蓝布正10克,捣烂擦腰痛处,纱布隔敷,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

高血压头痛头晕:新鲜蓝布正20克洗净,加生鸡肉1000克,文火炖熟,汤肉同服,每月1次。或取干蓝布正10克,白术10克,丹参10克,水煎服,分2~3次服,每日1剂,连服10~14日。

湿毒疮:蓝布正(干鲜均可)20克,金银花藤20克,透骨草15克。水煎待凉,外洗患处,每日1次,每剂洗用2日。

急性尿道炎:蓝布正10克,萹蓄10克,瞿麦10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连用3~7剂。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蓝布正10克,桑白皮15克,百合10克,百部15克,大枣5克。水煎取液,分2~3次饭后服,每日1剂。缓解期用蓝布正干品研细末,每次取2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连用4周。

脚气:蓝布正20克,水煎待凉泡脚,每日1次。或蓝布正捣汁涂擦患脚癣处;或用蓝布正干粉撒鞋内,防治脚癣。

(吴 明)

 

治银屑病验方

地骨皮3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玄参12克,苦参9克,蝉蜕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蒋振民)

 

治肾功能衰竭经验方

肾功能衰竭指不同原因造成的肾实质性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盐、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从而出现氮质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黄芪32克,山茱萸10克,山药16克,枸杞子16克,生地12克,当归16克,丹参32克,益母草、土茯苓各32克,酒大黄10克,茯苓3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②黄芪、生地、土茯苓、海藻各32克,淫羊藿、制大黄、半夏、桃仁、当归、牛膝、杜仲各16克,陈皮12克。水煎取液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灌肠方:生大黄、丹参各32克,炮附子24克,六月雪、生牡蛎各60克。煎取药液200毫升,高位灌肠,每日1次,4~8个星期为1个疗程。

③蝉花32克。加水150毫升,煎煮2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④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苍术、白术各12克,茯苓、焦山楂、焦神曲各16克,大黄16克,甘草5克,丹参32克,桃仁、红花各12克。水煎取液,分3~4次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2克;腰膝酸软明显者,加续断、桑寄生各24克;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16克或菟丝子16克;瘀血明显者,桃仁、红花剂量加至各16克;湿浊重、恶心呕吐明显者,加藿香、佩兰各16克;湿热明显者加石韦、瞿麦、蒲公英各16克:大黄的用量根据大便的情况调整,以大便每天保持在2~3次为度。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属湿浊中阻。证见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脘痞纳差口黏,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周身浮肿,皮肤瘙痒,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暗,苔腻或黄腻,脉沉细弱或细数。

⑤药浴方:艾叶、麻黄、大黄、赤芍、鸡血藤、威灵仙各50克。加水30升,浓煎取液,倒入大木桶内,加开水适量,水量以平躺时没过身体为宜,水温约45℃,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天,治疗2个月为限。

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是通过发汗,使血中毒素从汗排出,降低血中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功能,这是中医“开鬼门”的方法。

⑥西洋参6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茯苓18克,猪苓24克,白术12克,虎杖12克,泽泻10克,生地16克,黄芪40克。水煎取液,分2~3次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患者恶寒较重者,加附子8克,桂枝6克;浮肿严重、尿少不利者,加葶苈子16克,车前子16克;头晕目眩、血压偏高者,加天麻12克,钩藤12克,夏枯草10克;大便不畅者,虎杖剂量改为16克,加蒲公英16克,酒大黄10克;呕吐较剧,可加竹茹10克,陈皮10克,砂仁8克。(也可用吴茱萸研粉、外敷涌泉穴,固定,每天1次药,3~5天呕吐停止)

2.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柴胡12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厚朴12克,茯苓16克,苍术12克,陈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阳气暴脱者,加用参附汤或生脉汤。在水肿少尿期,可分4型,热毒炽盛者,加西洋参、石膏、知母、赤芍、川黄连、大黄、怀山药、甘草;湿热壅结者,加黄芩、淡竹叶、猪苓、茯苓等清利湿热;血瘀水停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行瘀散结;气阴虚竭者,加用生脉饮。在多尿,可分2型,肾气不固加用六味地黄汤及益母草;湿热困阻者,加竹茹、枳实。

中药保留灌肠方:大黄、黄芪各32克、丹参、红花各24克。水煎灌肠,每日2次。

②大黄16克,红花16克,黄柏12克,白头翁12克。每次煎取药液100毫升,待药液温度37℃~38℃时,保留灌肠1~2小时后排出,每天4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大黄、桃仁、竹茹、赤芍各12克,大黄炭、生地、山茱萸、益母草各32克,䗪虫粉、水蛭粉、冬虫夏草粉各4克。用3味药粉混合装入胶囊,每日分2次服;余药煎汤取汁,恶心纳差者用汤剂保留灌肠,每日2次;无明显恶心、饮食正常者煎汤剂早晚分服。

(唐崇茂)

 

中医纳鼻疗法治内科疾病

1.感冒:

①桑叶、菊花、荆芥、防风、苍耳、辛夷花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倒入杯中,用棉布罩住杯口,用鼻吸入蒸汽,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连续3~5天。可疏风清热解表。

②葱白适量,洗净,捣烂,取葱白泥少许塞于鼻孔中,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或太阳穴处疼痛时,左右鼻交替使用。可疏风解表止痛。

③川芎15克,白芷9克,冰片1克,细辛3克,羌活6克。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取药末3~6克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塞鼻,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使用,每天1~2次。可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2.咳喘:炒硼砂10克,炒巴豆5克,胆矾4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空心管取药粉少许,吹入鼻孔内或咽喉处,每小时1次,连续2~3次,为巩固疗效,可续用2~3天。可清热化痰。

3.呃逆

①取一根消毒棉签,软端放入鼻腔内轻轻按摩,使喷嚏自出,呃逆自止。此法的机理是通过对腭的按摩,产生一种对抗刺激,沿着呃逆反射的输入途径,进而中止其传导,达到止呃目的。

②罂粟壳15克,研为细末,用纸卷后点燃,而后用鼻深嗅其烟,每次5分钟,每日2次,连续1~3天。可和胃行气。

4.尿闭

①白芥子10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空心管取药末适量,吹入鼻孔中,每日1~4次,取嚏为度。可宣肺通窍。

②皂荚、细辛、半夏、胆矾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空心小管挑药末少许吹入鼻孔,取嚏,连续用2~3次。可开提肺气,通利膀胱。

5.癫痫猝倒:皂荚6克,细辛、半夏各4克,冰片2克,蟾酥1克,白矾5克,石菖蒲、胆南星各3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空心管取药粉少许吹入鼻孔中,若吹后1分钟仍未见喷嚏,可再吹另一鼻孔,嚏后即醒,醒后不可再用。可开通关窍,疏通脉络。

6.中暑: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取少许搐鼻取嚏。

7.头痛

①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取少许搐鼻取嚏。细辛辛温宣散,开通九窍,取嚏则肺气宣通,气机畅利,故可治疗头痛。

②白芷60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1~10分钟即可达到止痛作用。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③芒硝适量,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吹入鼻孔中,每日2~3次。可清热通络。

④鲜萝卜洗净,去皮,榨汁,装入滴鼻瓶中滴鼻,每次2~3滴,双侧交替进行,每日3~5次,连续2~3天。可清热宣肺。

⑤白芷、川芎、细辛、升麻、冰片、薄荷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用消毒棉球蘸药粉少许塞鼻,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可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⑥川芎、僵蚕各15克,夜明砂3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倒入杯中,用药气熏蒸鼻孔处,并吸入药气,早晚各1次。可活血通络,解痉止痛。

⑦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白酒15~30毫升。加水适量煮沸,用纸筒将药液蒸汽吸入鼻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可疏风散寒。

⑧硝石5克,溶于20克蒸馏水中,配成20%溶液,使用时以滴管取药液滴入患者鼻腔2~3滴,左侧头痛滴右侧鼻腔,右侧头痛滴左侧鼻腔,全头痛滴入双侧鼻腔各2~3滴。可清热通络。

⑨川芎、细辛、羌活、薄荷脑、茶叶、桔梗、防风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吹入鼻中,一般用药后4~6分钟即可见效。可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8.腰痛:干水蛭、桂枝、西红花、冰片各适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吹入鼻孔中,1~5分钟即可止痛。可活血通络。

9.便秘:将医用棉球用细线扎紧(线稍长一些,防止棉球脱落且便于取出),蘸透紫草油,而后将棉球塞于一侧鼻孔内,1小时后取出。再取蘸透紫草油的棉球塞入另一侧鼻孔,每日每鼻孔各塞2次,连续2~3天。可下气通便。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