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每餐“少一口”,健康又长寿
民谚谓:“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三叟长寿歌》中一位百岁老叟亦称:量腹节所受,定能得高寿。这都是说“少食”可使人健康、长寿。
早在2000多年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强调:“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把节制饮食放在养生大法之首。唐代王冰在此文注释中说:“谨于修养,能长寿延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由此可见,节食养生,可谓功果不凡。
东汉时期的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少食为根”点到了妙处。《太平经》云:“守一之法,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又说,“故少食以通肠,以其成道之人。”认为只有少食,少污秽才能使腹软、肠洁、气畅,从而可固根本,保健康,享高寿。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他认为,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认为,饱食可结积聚之痰,多饮可酿痰癖之患,故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
众所周知,多食有害健康。《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明代敖英亦指出,多食之人有五患:一是大便增多,二是小便多浊,三是干扰睡眠,四是身体困重,五是食难消化。久而久之,健康人也就变成了病人。诚如《食无求饱》所云:“若贪食多饱,淤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
那么,“少食”真的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吗?现代医学也对此做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少食不但可使人健康长寿,而且还能防治很多疾病。如肥胖病、癌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日本国立循环系统疾病研究中心曾选择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妇女17人,让她们逐渐减少食量,从开始两周每日摄取热量5023~7115千焦,一直递降至每日摄取热量3348千焦。结果发现,减少饮食后,17名肥胖妇女的血压平均值下降了6毫米水汞柱(未使用任何降压药),同时化验表明,她们血液中与血压下降有关的血管舒缓素含量增加了31%,前列腺素含量增加了34%,她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一些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也证实了少食有益于健康。《大众中医药》一书中曾介绍过一位寿星张克济,他年逾九旬仍能生活自理,看书写字。他的饮食准则就是:“从不多吃、贪吃,总以七八成饱为度。”俄罗斯一位风度优雅、充满活力的九旬老人尼基福罗娃,其长寿秘诀之一就是:“至少每周要有24~36小时保持饥饿状态。”看来,“节满意之食,少爽口之味”,确实可以保强健之体,增遐龄之寿。
(杨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