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草”到“药”的蜕变,浅谈中药炮制的意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中药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是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一大措施,也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

中药炮制法的意义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

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即净选加工。净选加工,分为去除杂质、去除非药用部位以及其他加工三个主要项目。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鳖甲、龟甲除去残肉;麻黄分出根茎叶等。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饮片是指净选后的中药材,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药材(如片、段、丝、块等)。制成饮片便于准确称量、计量,按处方调剂,同时增加药材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便于制剂。

3.干燥药材,便于煎服和贮存

不少中药,经烘、焙、炒、蒸、煮、燀等炮制后,使中药保持干燥,不失效,不虫蛀、不霉变。如水蛭、虻虫、蜈蚣等动物中药材,经烘、焙、炒后,易于粉碎和保存,并去除部分毒性。动物贝壳类、甲壳及矿物类中药材质地坚硬,皆不宜煎出有效成分,这些药材经炒黄裂口,或砂烫、火煅醋淬后,使其质地酥脆,松散,熔媒易于渗入,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保证了药效。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药材的酒制品、醋制品均有一定防腐作用。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动物类药材(如紫河车、蕲蛇),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服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材采用漂洗、麸炒、酒制、醋制、蜜制等方法处理以达到矫臭、矫味的效果,便于临床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中药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用药。如马钱子、附片(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等,生用时小剂量便可出现唇麻、恶心、呕吐的毒性反应,然而乌头碱不耐热、不稳定,经炮制以去其毒,使乌头碱破坏或溶出,或水解为乌头次碱、乌头原碱而解毒,通过合理的炮制,达到用药要求,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6.增强中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蜜炙冬花,其润肺止咳作用效果更好,柴胡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更有效治疗肝病。五灵脂气臭味苦,醋制能除去异味,杀毒,利于贮存,又增强行血止痛之效。

7.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

如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成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品。何首乌药性苦寒主泻,可以润肠通便,经过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药性甘温主补,蒽醌衍生物破坏减少,则泻下作用减除,卵磷脂经制后易于溶出,卵磷脂为构成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和发育。故制首乌甘温主补,有补肝肾、益精血,降血脂的功效。生用甘草可以清热解毒,甘草经过蜜炙之后能够补中益气。我们可根据需要进行炮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药经炮制之后,可以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适应不同病情和体质,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的辅料, 可增强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 使其作用更加专一。 通过盐制,可以促进中药归入肾经,而通过蜜制可以使中药归入脾经,而经过醋制后可以使中药归入肝经。炮制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促使中药指向性的增强,使中药准确地到达所需部位,选择最佳炮制的方法。例如,知母有润燥生津、清热泻火的作用。通过盐制之后,治疗的功能将会得到有效增强,主要表现是滋阴和泻肾火。肝胆胃经是青皮之所归,功效是疏肝破气,在经过醋制之后主要是能进入肝经,促使疏肝气的功能加强。

总之,中药炮制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中药经加工炮制后,不仅更加纯净,其理化性质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也都发生了变化,更适宜了中医临床用药需要,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中药疗效。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邱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