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1日
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病症概述
中风后遗症,中医称“偏枯”。本症同现代医学所称脑血管意外的病变基本相同,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为临床上多发而急重病症。中风后遗症期指中风发生6个月以后进入后遗症期,如果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没有完全恢复,则会留下后遗症。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中风后遗的表现,多因病变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的语言障碍、偏瘫等为本症的基本表现。
2.病灶体征:中风后遗症的病灶体征表现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叙述了本病病变的左而右、右而左的“维筋相交”关系,指出“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这段经文阐明了中风的病变部位与肢体阳性体征的交叉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既有中风的存与去的问题,又有中风与后遗症原封不动的并存问题。经筋疗法临床上注重上述两个问题的区别与识别,从中明确中风脑损伤的病症仍存在,治疗脑的康复工作应当继续;中风过后,脑的损伤已基本恢复或已全恢复,则主要医治后遗症;脑损伤继续影响着后遗症,两者都需要同时治疗,以进行脑的康复治疗来引导解除遗留的后遗症康复。
经筋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基本原则,是以舒筋活络来调整脑的康复,从而带动人体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同时,对因中风造成的残体及肢节,同样以松筋解结的综合疗法,上下并治,治脑与治残肢并举促使其尽早获得康复。在上述基本原则指导下,探索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法。在头、颈、肩及华佗夹脊实施舒筋疗法以促进脑的康复,称为近位“舒筋健脑”,尤以颞部经筋筋结病灶为主要施治部位,其中颞7针的疗效甚优;在近位健脑的同时,以手足的6条经筋的远端指爪的筋结病灶作为远程调节经络进行施治,形成远近调节经络疗法;残肢康复法,根据“维筋相交”原理,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首先取其对应的头部颞筋区结灶进行施治;然后对偏枯的残肢,即阴阳6条经筋进行全面查灶,将查出的经筋结灶,分别作点、线、面的逐一解结治疗,令其血络筋脉畅通,促进残肢的康复。值得注意的是,残肢经过一般治疗后疗效较慢,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师缺乏多维性的施治经验;特别是下肢的三阴经筋,其所处部位较深,按常规尺寸取穴法治疗,多不能达到每条经筋的全程松解要求。例如,足少阴经筋的中风后遗留,常成为跛行的成因之一。因此,按六经逐一查灶,并施以系列解结,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中风后遗症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6条经筋结病灶好发部位见图1至图6。
(摘自《经筋疗法(第二版)》 黄誉丹 骆佳丽 整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