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1日

土族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及药物制剂

土族药物的采集、加工和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各种剂型之前的三个必须经过的程序。

一、药物的采集加工

药物的采集目的,一是得到药物,二是更重要得到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药物。因此采集时间特别重要。土族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加工和其他四类。其中植物药,药用的部位不同,其采集时间也不同。通而言之,于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季,即开花前宜采集全草、嫩苗和芽类药物;夏宜剥取皮类药物;春、秋二季宜采挖根和根茎类药物,如大黄、党参、黄芩、山莨菪、萝卜、盘龙草等,因春秋季根和根茎肥厚,有效成分含量高,是采挖的适宜季节。然而植物的开花期,不全在春季,如雪莲于夏季开花,蒲公英除春季开花外,还于秋季第二次开花,因此采集全草的时间也随之改变。果实和种子类,应在果实成熟的夏季和秋季采收,如甜杏仁、油菜籽、马蔺子等;幼果的采集季节在春季,如带花胡桃幼果。除此之外,药用常绿植物的枝叶,如柏香,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动物药和矿物药,采集时间一般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发现,均可采集。

药物采集后,一般均应除去泥土、杂质和非药物部分等。药物除鲜用之外,多数需晒干后药用,如植物药,而植物药中凡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则需阴干,如花椒;动物药多需焙干或焙黄药用或储存。

二、药物的炮制

土族药物大都是生药,其中有些生药必须经过炮制处理,增强或缓和或改变药性,消除或降低毒性,使药物符合治疗的需要,便于配制,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其炮制方法通常有挑拣、筛、簸、刮、去核、洗、碾砸、焙研、炒、制等。

1. 挑拣:除去非药用部分,质量过低的药物和杂质。

2. 筛:将药物置于筛中,筛去泥土和灰屑等。

3. 簸:将药物放于簸箕内,簸去质轻的药物、非药用部分和杂质。

4. 刮:用刀或其他工具,刮去药物表面非药用部分的粗皮,如三颗针需刮去外表的粗皮。

5. 去核(壳):有些果实类药,必须使用适当的工具打碎果核(外壳),取出种子。如甜杏仁、胡桃仁等。

6. 洗:用水洗去药物上的脏物和尘土,如地龙、动物肉等。

7. 碾、砸:对于一些质地坚硬的矿物药和贝类药,以及不易粉碎的少量药物,可以碾碎或砸碎,如牡蛎、贝母。

8. 焙、研:对于含水分较高,又不易储存的药物,如动物的肉、胃、胎盘等,必须立即焙干或焙黄,用时研细末。药物焙干或焙黄的用具,一般用瓦片,土医也用铁锅等用具焙制。

9. 炒:将药物放铁锅内加热拌炒至适宜程度,如马蔺子。

10. 制:有些药物需要用另外一些药物或辅料进行炮制,改变和加强药物的性能,如姜半夏、酒大黄等。

三、土族药物制剂

土族药物的制剂,除水煎剂之外,还有散剂、糊(膏)剂、酒剂和熏(洗)剂等。药物炮制加工后,按照规格和质量要求,制成不同制剂,供药用。

1.散剂

散剂,系指单味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根据医疗用量的不同,散剂又分为内服散剂、外用散剂和煮汤散剂。

内服散剂:即直接供内服的散剂。

外用散剂:即直接供外用的散剂。

煮汤散剂:即将散剂水煮,滤取药汁供内服的散剂。

散剂中的药物均应粉碎。其粉碎的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不同,有共研法和分研法之别。

共研法,又称混合粉碎法,即将处方中的药物混合后研细末,如治疗胸胁病的柴胡、香附、红花各等份,共研细末。

分研法,又称分别粉碎法,即将处方中的药物分别研末,或先将几味药研末,再同他药共研末,如治疗肉食积不消的萝卜干用清油炸酥研末,再同青盐共研末;又如治疗小儿口疮的鼠妇虫、蜗牛、白矾各等量,瓦上烤干,先研末,装入大枣内再焙干共研末。

总之,无论哪一种散剂的制备,都要符合处方的要求和质量规定。散剂的外观应干燥、疏松、无团块、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糊(膏)剂、酒剂、熏(洗)剂

糊(膏)剂,土族药物的糊剂和膏剂,不是熬炼的糊剂和膏剂,而是用清油、鸡蛋清、醋、蜂蜜、姜汁等作辅料调制成的糊状、膏状或羹状。如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猫胞衣粉、麝香、鸦片共为细末,清油调成糊或膏,摊于布上;又如治慢性气管炎的甜杏仁、胡桃仁共捣如泥,用蜂蜜和生姜汁调成膏状;或用鸡蛋清、酥油、蜂蜜共调匀,蒸羹。

酒剂,又称酒制剂,即为药物浸泡于酒内,又名药酒。土族医药中最有名的“酩酼酒”,即将狐狸胆浸泡于青稞酒500毫升中,密封埋于羊圈地下,一年后(时间越久越好)饮服,治疗老年性慢性气管炎。

熏洗剂,是将药熬煮或加热或点燃制成药物蒸气或烟雾,在土族医药中最有名的熏洗法,是“打醋坛”,即将药物和醋等加热,制成蒸气,进行空气和手、脸、眼消毒,预防或治疗其他流行病;又如将柏叶点燃,熏烟,治疗荨麻疹等。

(石长栓 翟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