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1日
甲流来袭,中医如何防治?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结构和传播机制较为复杂,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流感季节是主要的病原体。感染甲流后,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为严重。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极度乏力等症状,而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容易并发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甲流病因病机:外邪与正气的较量
中医认为,感染甲流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和正气不足。外邪即“时邪”,病毒伺机而动,正气不足则意味着人体免疫力低下,无法抵御外邪。春季气候多变,人体阳气开始升发但尚不稳定,因此免疫力相对较弱。同时,春季风邪盛行,常夹杂寒邪、热邪等侵袭人体,从而引发甲流。
不同体质的人感染甲流后的表现和防治重点也有所不同:
1.气虚质人群:平时容易气短乏力,感染后症状较重、恢复较慢,预防关键在于补气固表。
2.阳虚质人群:平素怕冷、手脚冰凉,感染风险较高,需温补肾阳。
3.阴虚质人群:常口干咽干,感染后易化热伤阴,需滋阴清热。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关联,不同体质人群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不同,而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中医调理体质预防甲流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中医预防措施:构筑健康屏障
1.饮食调养:吃出免疫力
合理饮食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小米粥、山药粥、百合粥等易于消化且具有滋补功效。小米健脾和胃,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将它们熬成粥,既能滋养脾胃,又能促进营养吸收,提升抵抗力。
日常饮食中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等),维生素C有助于免疫调节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此外,香菇、木耳、鱼腥草等食物也有抗病毒作用。香菇可调节免疫功能,木耳富含铁和膳食纤维,鱼腥草能清热解毒。将香菇、木耳与青菜炒制,每周食用2~3次,有助于预防甲流。
推荐一款药膳“扶正抗感汤”:黄芪15克,防风6克,太子参、金银花、连翘、白术各10克,陈皮5克,红枣3枚。洗净后放入砂锅,加水煮30分钟。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太子参益气健脾,金银花和连翘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红枣调和药性。每周饮用2~3次可增强抵抗力。但因体质不同,热性体质者不建议多饮含黄芪的药膳,建议使用前咨询专业中医师。
流感高发季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易生热生痰,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同时要严格控制甜食摄入,过多糖分会抑制白细胞活性,削弱免疫力。
2.规律作息:顺应自然养正气
中医秉持“天人合一”理念,认为起居作息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养护正气、预防疾病。每天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子时是胆经当令时段,此时入睡有助于胆气升发,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长期熬夜会损耗阳气和阴精,导致正气虚弱,易受外邪侵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很重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春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不要过早脱掉冬衣。
3.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抵御外邪
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传统中医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免疫细胞活性。
4.穴位按摩:激发身体自愈潜能
穴位按摩是中医预防疾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抵抗力。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处。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揉1~2分钟,每天3~4次。按摩迎香穴能促进鼻部血液循环,增强鼻腔抵抗力。
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方4横指处。足三里是重要保健要穴,按摩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按摩大椎穴能激发阳气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流感。
(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卫生所 吴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