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温经散寒治手脚心出汗验案
黄某,女,30岁。患者因去年受寒后,出现手脚心容易出汗现象,伴随有四肢冰凉,冬夏如此,夏日尤为明显。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未予处理。后转中医进行诊治,曾经服用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治疗无效,继而改服桂枝汤有所缓解,一旦停药,症状随之复发。
刻诊:手脚心出汗、湿润,四肢厥冷,手厥冷过腕以上肘以下,足厥冷至踝,怕风、怕冷,夏日睡觉亦不能耐受风扇空调,月经常推迟或两个月1次,量少色正常,偶有痛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手脚心出汗。证属多汗症,辨为血虚寒厥。治宜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用:制附子(先煎)、干姜、炙甘草、当归、桂枝、大枣、吴茱萸各15克,白芍、通草各10克,细辛2克。7剂,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感觉浑身有热感,手脚心汗出,但出后即收敛。效不更方,上方续服7剂。
三诊:药毕,手脚心已无汗出,手足温和,月经如期而至且量正常。予附子理中丸(药店有售)进行巩固治疗,嘱咐其保暖,忌食冰冷之物。
按:本例患者因受寒之邪内侵,凝滞于血脉,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故见手脚厥冷、偶有痛经。女子以血为先天,血常不足,同时存在血虚,导致月经量少,舌质淡。其服桂枝汤有效,但停药复发,是药力不足以驱邪,所以在此基础上,治疗宜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通利血脉;白芍养阴和营,桂枝温经散寒,两者相合调和营卫;细辛温经散寒痼冷;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吴茱萸入肝经散寒止痛,温散小腹寒邪调经;大枣既助当归、白芍养血,又防桂枝、细辛、吴茱萸燥烈太过;制附子上补心阳、中温脾阳、下暖肾阳,通行十二经,但制附子起效虽快,却不能持久,于是又用守而不走的干姜与制附子相配,相辅相成。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故取得治疗效果。
(胡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