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婴儿冬季湿疹,防治有妙招

婴儿湿疹在干燥的冬季较常见,常发生在头面部,也会蔓延至躯干、四肢等部位,发病后以哭闹、瘙痒、红肿、皮损等为主要表现,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且反复发作也让家长们倍感焦虑。那么,宝宝在冬季发生了湿疹怎么办呢?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婴儿湿疹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宝爸宝妈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湿疹的病因

湿疹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比如,爸爸或妈妈患有湿疹或者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宝宝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某些过敏原,如刺激性化学物质、花粉、牛奶、螨虫、动物毛发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超敏反应,导致湿疹发作。此外,空气污染、紫外线等环境因素、某些特定药物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冬季空气湿度低,皮肤表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导致皮肤干燥。婴儿皮肤干燥会加重湿疹的病情。此外,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皮肤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湿疹和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疾病。婴儿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

湿疹的治疗

1.诱发因素回避

相当一部分湿疹宝宝发病有明确的诱因,如环境、饮食、药物等外界致敏因素。应严格规避潜在的诱发因素,避免接触动物皮毛、粉尘等过敏原,同时停用可能引起湿疹的特定药物。宝宝的患处干燥、脱屑,皮肤屏障受损,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温和的保湿产品,修复皮肤屏障,使其免受外界刺激,改善红肿、瘙痒、干燥等问题。

2.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奈德乳膏等进行抗炎、止痒。有些爸妈对于外用激素药有顾虑,担心产生不良反应。事实上,在医师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激素药物,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其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一般外用激素药物持续不超过1周。

此外,可选择中药外洗。如选择土茯苓、地肤子、荆芥、防风、白芷、地黄等药材煎煮后的药液洗浴及熏蒸全身,作用于人体皮肤,由表及里,内达脏腑,经药物吸收后引发整体药理效应而发挥调节气机,调整阴阳作用,从而达到清热除湿的功效。无激素,安全且简单可行,易于被宝爸宝妈接受。

(2)口服药物

过敏是湿疹的主要诱发因素,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继而产生过敏反应,使湿疹反复发作。因此,如果湿疹比较严重,宝宝需要口服药物治疗,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或避免湿疹的反复发作。主要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扑尔敏等)、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应在医师指导下科学使用相关药物。

3.皮肤保湿

除外用药物,还可选择较滋润的润肤霜外用进行局部皮肤保湿。可一天涂6次,厚涂(即涂好润肤霜后贴上一层薄纸巾掉不下来的程度)。特别是洗完澡后需要涂上润肤霜。市场上常用于湿疹宝宝的润肤霜有丝塔芙、顺峰宝宝等。

湿疹的预防

人体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性的脂膜,洗澡会把皮肤中的水分和油脂带走,只会越洗越干。所以冬季洗澡的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并少用碱性强的沐浴露等清洁用品,防止皮肤脂膜受损,使皮肤的防护功能减弱。洗澡后,在还没擦干身体前,应该立即抹一些润肤霜,防止因过度干燥而导致皮肤皲裂。

冬季皮肤的养生原则是养阴清热、润燥止痒,母乳喂养的宝妈可多食用香蕉、葡萄、梨、苹果、青菜等果蔬,也可用银耳、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沙参、玉竹等益气养阴的食材煮粥;宝宝湿疹严重时,喂奶的宝妈应避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海鲜、牛羊肉等。尽量不要饮用或食用浓茶、咖啡、酒和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冬季应注意保暖,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多喝水、适度锻炼等也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防止皮肤干燥。皮肤瘙痒时,切忌过度抓挠。同时,应定期检查宝宝的皮肤,特别是四肢和躯干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陈虹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