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07日

面神经麻痹

病症概述:本病症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眼喎斜、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病症。好发于一侧脸部,与中医学的“歪嘴风”相类似,属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的病变;与中风所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不同。部分病例起病前有同侧耳内、完骨(乳突)区及面部疼痛。起病后失治,可形成慢性病而经久不愈。

主要症状:病侧眼睑下垂,眼裂变宽,面部表情肌运动丧失,鼻唇沟变浅乃至消失,口歪向健侧,皱眉动作丧失,鼓腮及笑时面部偏歪,口裂不能合拢;可有流泪、面部发紧、偏头痛、倦怠、额纹消失、眼部肿等症状伴随。经筋查灶:常见患侧脸板质地变硬;大皱眉肌、鼻肌、提上唇肌、颧肌、咬肌、口轮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二腹肌后腹等肌筋呈结块状,触捏疼痛显著。面神经麻痹面部主要以降下唇肌、口轮匝肌、颧肌、提上唇鼻翼肌、眼轮匝肌、额肌形成的筋结为主;颞部主要以颞肌形成的筋结点为主。

治疗方法:1.理筋手法施治:充分运用指合力的作用和功能,于患者额部,做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疗;将脸板提捏,并做轻轻的轮转性按摩,令脸板由硬结变柔软,放手后,患侧眼皮即可闭合;然后将钳弓手的拇指指腹,置于攒竹至眼眶内上角的大皱眉肌所处的部位,施以切拨的理筋手法;顺将施治手法沿向眉心、眼眶上缘、眉梢,对小皱眉肌及颞肌、耳肌,分别施以切按、切拨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对眼与鼻骨间沟,运用拇指尖作为施治工具,从目内眦至迎香之间的鼻骨与泪骨间沟,施以切按手法治疗;对颧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尽可采用提捏捻转手法加以施治;对咬肌、二腹肌,用切按法及切拨法揉筋施治,令这些肌筋获得筋舒而络活,利于麻痹的康复。

2.针刺治疗:针对上述的筋结部位,运用毫针分次做筋结病灶针刺治疗。重点的刺治穴位是二腹肌二腹筋结点、咬肌的颊车点、提上唇肌的上唇筋结点、降口角肌的下唇筋结点。

3.拔火罐治疗:对接受拔火罐治疗的患者,可分别于眉上额部、颧部及颊部投拔火罐治疗。部分合并颈肩不适而查有伤筋者,予颈后侧、肩背部等拔火罐治疗。经筋疗法对急慢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疗效突出,是临床上解除慢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疗法。

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面瘫,其中部分急性期患者经一般方法施治后迅速恢复,但亦见少数顽固病例,运用一般疗法治疗,难以消除。从经筋疗法的检查所见,它似是一种筋性少阳证,除面部的症状为突出表现以外,头颈部及同侧之肩臂,皆可见明显的筋性病变反应。由于少阳经筋受闭阻,经络闭而不通,“着藏”于肌筋的穴络及神经,皆受到紧张缩的肌筋压迫。因而舒筋解结,可使肌筋中的穴络及神经获得康复。经筋疗法的实质,乃是“以通为补”的机体调节疗法,通调谷道、水道、气道,使人体“天”“人”“地”三气同步,所以具有广泛的适应证。

面神经麻痹枕部、颈部主要以枕肌、斜方肌、头颊肌、冈上肌、肩胛内角形成的筋结点为主。

(何兆言 农日秀)

额面经筋“筋结”病灶图

颞筋区“筋结”病灶图

面神经麻痹枕颈部位“筋结”病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