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7日
闲说掸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掸尘的习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说:“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每年农历腊月廿四,直至除夕前,家家户户洒扫门庭,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漂漂亮亮,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这便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全国性的卫生大扫除,可见掸尘历史悠久。有关“掸尘”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远古时,每个人的身上都附有“三尸神”,它像影子一样跟随人的行踪。“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坏家伙,并喜欢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凡间坏话,嚼舌根儿。岂料,这一恶行被灶君爷发现,连忙召集各家各户的灶君商量对策,一致决定:每户人家从腊月廿三送灶以后,直到除夕前,必须清扫房舍,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否则,灶王爷不进宅。后来,“王灵官”遵旨在除夕夜下凡巡察,看到凡间家家户户干干净净,并无蛛网尘污,呈现一派喜庆祥和景象,便如实向玉帝做了禀报。玉帝便将“三尸神” 处以欺君罪,永拘天牢。当然,这是子虚乌有的事,但作为视清洁为荣的中国人,却宁愿接受这一传说,并且将“掸尘”的良习代代沿传。另外,民间流传掸尘还因“尘”与“陈”谐音有关,新春“掸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可将一年中的“晦气”“秽物”统统清扫出门,而且入春后各种疾病之媒介昆虫开始滋生,借助掸尘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快乐。这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传统,以及对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在扫房子实践中,我国人民掌握了不少科学掸尘方法。通常掸尘有三个步骤:即先上后下;先湿后干;先内后外。扫房时,将洁具放在一只桶里,让它随时跟随着你,以顺时针方向打扫室内。此外,要注意戴口罩、帽子,穿上旧衣服,扎好领口、袖口,掸尘后及时更衣、沐浴。传统医学认为,立春后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害虫也开始滋生繁殖。所以,赶在春节前大扫除有助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病,既有益身体健康,又增添了辞旧迎新的节庆气氛。
千百年来,不管打扫房子的方法如何改变,但是“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约定俗成的习俗仍在传承着,这也可以说人们沿袭的是中华民族一种抹不去的过年情结。
(刘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