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7日
最后节气话大寒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作《大寒》,诗云:“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想必放翁写这首诗时大寒节气已至,并且寒风凛冽、大雪肆虐,所以只能躲在狭小的家里,看着雪景写着诗,这也不失为一种冬日里的浪漫。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当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于公历1月20~21日交节。民谚曰:“过了大寒又一年”“大寒至,春可期”。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三礼义宗》中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民谚说:“小寒大寒,无风自寒。”意思就是小寒大寒的时候,就算是没有风也是很寒冷的。这时寒潮南下频繁,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大寒节气最冷。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初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说此节气鸡提前感知到了春天的阳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民间有很多关于大寒节气的俗语,例如,“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反映了大寒时节天气特别寒冷,冻得缩手缩脚。“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说的是大寒时如果气温不降反升,或者说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冷,那么就会导致“倒春寒”出现,对农作物必然造成不良影响,致使第二年的年景不好。而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则预示着大寒过后就到春节了。
大寒节气由于近年关,节气期间便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过去,大寒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习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趁墟”“扫尘”“糊窗”“腊味”“赶婚”“洗浴”“贴年红”等。
具体地说:“食糯”,即农历腊月初八,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食用,也有在大寒之日,吃糯米饭的。“纵饮”,指的是放开宴乐,纵情喝酒。“做牙”,亦称“做牙祭”“打牙祭”,即美餐一顿。“趁墟”,指赶集。“扫尘”,就是扫屋、掸尘,打扫室内卫生,除去一年晦气,干干净净过大年。“糊窗”,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赶婚”,即大寒前后婚嫁可不用择日子,无需恪守那么多繁复的礼仪。“贴年红”,即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也颇有讲究,根据中医学顺时养生的理论,其养生保健应注意 “冬藏”“养肾防寒”“勿扰乎阳”。因此,要特别注重防“五寒”:一防肺寒,常喝热粥散寒邪;二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三防颈寒,戴好围巾护好颈;四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翼;五防脚寒,常用热水泡双足。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切勿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在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潜阳的原则,适当增添温热发散食物,比如红枣、枸杞子、桂圆、黑豆、栗子、核桃、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银耳、牛肉、羊肉、韭菜、蘑菇、香菇、洋葱、橘子、柚子等。也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以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驱寒保暖等。同时,也要适当锻炼,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太极剑、散散步,女性朋友则可选择在室内练练瑜伽。
(白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