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25日
中医辨治肺结节初探
肺结节通常认为是疾湿、水饮、血瘀相互搏结而成,发病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毒蕴结,在治疗上需根据证型辨证论治,在软坚散结的基础上,辅以利湿化痰、活血散瘀、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温阳益气等治疗。
1.痰湿血瘀 肺结节作为有形之实邪被一些医家认为是痰湿血瘀郁积的表现,医家在临床治疗肺结节的经验总结中,认为肺结节本虚标实之“标实”,为气化不利、温煦失常所致痰湿、血瘀内行郁积所致。治疗时应注重化痰散结为主,佐以扶正益气。常选用经方有三子养亲汤、半夏厚朴汤等,用药多选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之药物,如半夏、厚朴、薏苡仁、白芥子、三七、红景天、当归、川芎、贝母、夏枯草、山慈菇、猫爪草等。
2.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肺失调、气机失畅是肺结节发病基础环节,肝肺是气机升降的重要脏器。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所致痰湿水饮血瘀等病理产物聚集,痰湿血瘀郁结不散,发而为本病。在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痰散结为主。代表方剂为越鞠丸、柴胡疏肝散、二陈汤、逍遥散、消瘰丸等,常用药物为柴胡、香附、川芎、陈皮、半夏、枳壳、厚朴、牡蛎、夏枯草、僵蚕等。
3.肺脾肾气虚 中医认为,肺结节的成因多为肺脾肾气虚不足、水液代谢失调、水饮内停聚而为痰,致阴邪搏结。治疗除需要利湿散结外,还需要注意调理水液运行之气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而临证应当适当扶正为主,注意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三脏之气调达则水液运行、输布、代谢如常。选方参苓白术散、补肺汤等为主,用药常选山药、茯苓、薏苡仁、桔梗、黄芪、党参、沙苑子、巴戟天、枸杞子、女贞子等药物以培土生金、补肺益肾。
4.温阳益气 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衡、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所致气血精液代谢失司。其如《难经五十五难》云:“积者,阴气也。”“阳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积聚于肺而成结节。治疗应重视阳虚不足之因素。治疗当以温阳行气为主,选方肾气丸、阳和汤为主,常用肉桂、附子、干姜、桂枝、熟地等温阳壮火、益气填精之品。
5.五行克化失常 受《黄帝内经》五行制化启发,认为肺结节以肺虚为始,制化失调。《素问》有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治疗上注重益肺健脾补肾、化痰散结祛瘀,强调多脏并治以恢复五行制化动态平衡,从而脏腑功能恢复、气血津液运行调畅。
6.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是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结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思想的中医学说,认为出生时间的五运六气学特征与肺结节及其良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数据挖掘总结经验,如麦门冬汤、牛膝木瓜汤、白术厚朴汤等运气方对于治疗症状相合运气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7.络病:络息成积 “络息成积”是络病理论对肺结节基本病机的概括,治疗原则当以“络以通为用”,治疗上以行气通络、化痰通络、逐瘀通络为主,以行气化痰散血为要。
(马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