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18日

癌痛不能强忍,规范镇痛“药”知道

癌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它可能伴随整个癌症治疗过程,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一般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止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临床上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对癌痛及其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口服阿片类药物会成瘾,癌痛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止痛药等。针对这些误区,本文对癌痛的相关知识、规范使用镇痛药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

正确认识癌痛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癌痛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引起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工作能力下降,长期癌痛可导致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生活丧失尊严,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加速肿瘤的生长。癌痛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引起中枢敏感化,继而发展为难治性癌痛。强忍疼痛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如果癌症患者感到疼痛,无需强忍,应尽早治疗。

癌痛药物治疗的原则

1.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简单经济,方便用药,患者易于接受,控释缓释药物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稳定,不易成瘾及产生耐药。

2.按时给药:按照规定时间间隔足量服药,而非“按需给药”,即使没有疼痛发作,也应按时服药,保持血药浓度稳定,保证疼痛持续缓解。

3.按阶梯给药:①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可选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②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可选用曲马多,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③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入睡)可选用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等强阿片类药物。

4.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对止痛药的敏感度个体差异大,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无封顶效应),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剂量,以最小有效剂量使疼痛得到持续缓解,同时根据是否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情况,考虑联合其他用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5.加强监护:使用止痛药要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且不造成无法处理的副作用,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阿片类药物主要的认识误区

误区1: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正确理解:缓解疼痛是提高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疼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真正意义上提高疼痛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误区2:尽量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不要用阿片类药物

正确理解: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镇痛药止痛作用有限(天花板效应),即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其镇痛效果不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强,反而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疼痛严重程度,中重度以上疼痛应适当选用阿片类药物。

误区3: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增加用药剂量意味着成瘾

正确理解:服用阿片类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这是由于疼痛强度增加了,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 “成瘾”的信号。肿瘤病人合理、规范地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成瘾性罕见。随着疾病的治疗和缓解,疼痛减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便秘:发生率高达50%~70%,需引起重视。对策主要以预防为主,多饮水及进食蔬菜水果,适当活动(顺时针有规律地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定期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溶液)以预防或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2.恶心、呕吐:发生率约30%,常见于初次用药,一般4~7天后可逐渐缓解。饭后服药可减轻症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用药初期可配合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或昂丹司琼片等止吐药处理。

3.疲乏、嗜睡、头晕:少数患者在用药的最初几天内可能出现疲乏、嗜睡、头晕等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一般数日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应适当多休息,注意安全。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庞惠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