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18日

失眠不可怕,中医治疗有妙招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或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中医亦称“不寐”。此外,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失眠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导致人经常生病或受到细菌感染,而且失眠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会让人变得情绪急躁,情绪波动会很大,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但也存在例外,如因个人情绪影响,或生活环境一时改变,或睡前饮用咖啡、茶叶等出现的暂时性的失眠,不属于病态。

失眠的原因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人体的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而致,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肺密切相关,正如《素问 病能论》所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藏有所伤”,张介宾注:凡五脏受伤,皆能使卧不安。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饮食、情绪、劳倦、思虑等的过度不节,会影响脏腑功能,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睡眠。

1.暴饮暴食,宿食停滞于胃肠,胃不和则卧不安,过饥过饱都易造成失眠。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的饮料也是造成失眠的因素。

2.情志不遂,内心长期受压抑、担忧、惊恐害怕等情绪困扰,或暴怒、狂喜等激动情绪都会造成失眠。

3.劳倦太过,劳力,尤其是劳心思虑太过都会损伤心脾,心脾伤则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4.久病伤血,房劳过度伤精,精血不足,志不宁神不安亦会不寐。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增大、手机短视频及各种娱乐诱惑的增多,饮食上的无节制,失眠人群上至老,下至小,睡眠问题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心头大患。

如何应对失眠?

1.好习惯,助睡眠

尝试规律作息,每天晚上同一时间上床,每天早上同一时间起床。下午3点以后就不要打盹了。避免在傍晚或晚上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等饮品。睡前尽量不要看手机。有规律地做一些锻炼。最好选择就寝时间前5~6小时进行锻炼。晚饭不宜过晚。确保在就寝2~3小时前食用晚餐。保持卧室光线昏暗,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可以选择一些常规的方法来放松肌肉以及平静心情,如阅读一篇文章、听轻音乐、洗个热水澡。

2.中药调理

通过辨证调理心脾两虚者,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常用归脾丸加减。心虚胆怯者,益气镇静,安神定志,常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肾不交者,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常用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痰热扰心者,和中安神,清化痰热,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火扰心者,镇心安神,清泻肝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顽疾多瘀,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可适当地选用一些活血化瘀、通络宁神的药物。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辨证使用。

3.针灸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在治疗失眠时,宜交通阴阳,宁心安神。可取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百会、印堂。另外根据不同证型可选配不同的佐穴进行治疗。

4.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指在耳部穴位点贴压中药王不留行籽,按压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目的,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作用。常选取神门、交感、心、皮质下等穴位,以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改善失眠等症状。

5.足底反射治疗

通过揉、捏、搓、扣、敲等按摩手法刺激全身各个反射点、反射区域,从而调整脏腑虚实、促进睡眠,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全身机能,长期坚持,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体质。

6.壮医刮痧排毒法

通过刺激龙路火路、调节脏腑、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来改善睡眠和日间功能活动。在痧疹点、痧斑点及背俞穴、失眠穴进行刺血,在刺血点拔罐,可以调节五脏与脑的功能,起到调节诸脏腑、镇静安神、疏通经络以充养元神的作用。

7.传统运动疗法

中医认为形神是一体的,形达则神安,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养生功法可使全身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再配合呼吸吐纳,既能安神定志,又能让人达到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的平和状态,有助于入眠。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王文卢)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级课题(编号 20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