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7日
慢性心力衰竭治验一则
慢性心力衰竭是在心源性因素、非心源性因素的影响下,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心脏功能减退,进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气喘、风水肿等。
许某,女,56岁。因“反复喘息、胸闷伴双下肢水肿5年”,2022年4月8日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肌酶检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狭窄约为80%,并于左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患者自诉)。术后患者一般体力活动感喘息、胸闷,晨起及晚间双下肢浮肿,规律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间断服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治疗,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而转诊中医治疗。诊见一般体力活动感喘息、胸闷,晨起及晚间双下肢浮肿,伴疲倦乏力、活动后汗出,纳稍差眠尚可,小便量在未服利尿药物时偏少,大便正常,舌暗、舌苔润滑、脉细。既往史:“糖尿病”病史5年,规律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克,每日3次”治疗,自诉血糖控制不佳,于7~10mmol/L波动。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中医诊断为心水病(气虚瘀水停证)。方用景鹤养心舒加减:红景天30克,桂枝10克,炒葶苈子15克,云茯苓20克,仙鹤草30克,丹参20克,升麻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气喘、胸闷、疲乏缓解,双下肢浮肿减轻,汗出减少,舌质暗红,舌苔润滑,脉沉细。守方同前,续服7剂。
三诊:患者喘息、胸闷、疲倦乏力、双下肢浮肿、汗出明显减轻,舌苔润滑,脉沉细,守方同前。
四诊:药毕,患者一般体力活动后无明显喘息、胸闷,疲倦乏力明显缓解,双下肢无浮肿,偶有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而较前有力,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气虚症状。予上方去丹参、葶苈子、云茯苓,加黄芪30克,柴胡5克,以巩固治疗。2周后随访,患者诉病情明显减轻,一般体力活动下无喘息、胸闷,偶有疲倦乏力、汗出。
按:患者体力活动后感喘息、胸闷、双下肢浮肿,伴疲倦乏力、活动后汗出,舌暗,舌苔润滑、脉细,同时结合心衰病的基本病机分析,考虑患者以气虚为本,同时伴有血瘀和水停。气喘主要由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所致,一方面由于心气不足、推之无力,水液不畅,停之于肺而致肺气不利;另一方面因心气虚耗累及到肺,导致肺气不足。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则汗的调节失常,同时卫气不足对汗的固摄作用也减弱。胸闷主要考虑气行不畅所致,而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及血行不畅双重作用下导致水液停聚,双下肢浮肿。景鹤养心舒中重用补气的红景天和补虚药仙鹤草以补气;丹参活血化瘀以行血;云茯苓、桂枝、炒葶苈子三味药通过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方面调控水液的运行,减轻水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挥益气、活血、利水之功,使心肺气得以补益,水液得散,脏腑经络得以濡养,疲倦乏力、胸闷、喘息、肢体浮肿则可减轻。
(马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