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7日

葛根汤治疗背肌筋膜炎验案二则

背肌筋膜炎是由于外感风寒、慢性劳损等因素而导致的腰背部肌肉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肌肉疼痛、痉挛的一种疾病。夏季常常发生于电风扇、空调冷风直吹人体而发病。葛根汤源于《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背肌筋膜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案例

1.郑某,女,34岁。2023年8月23日因骶部疼痛5天就诊。自述发病前5天有轻微感冒症状,后出现腰骶部疼痛,痛连尾骨,弯腰时症状加重。诊见为腰骶部、尾骨漫痛,肌肉板硬,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略浮。西医诊断为筋膜炎;中医诊断为背痛(外感风寒证)。治宜祛风散寒,发表解肌。方用葛根汤:葛根20克,桂枝8克,白芍8克,大枣8克,炙甘草8克,生姜8克。5剂,水煎取液400毫升,分早晚服,每日1剂。药尽病愈。

2.陆某,男,37岁。2024年7月18日因颈部疼痛1周就诊。自述就诊前1周开始出现颈痛,活动受限,自行外用药物外擦症状未缓解而诊见:颈部肌肉紧张、板硬,肤温湿,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略浮。西医诊断为筋膜炎;中医诊断为背痛(外感风寒证)。治宜祛风散寒,发表解肌。方用葛根汤: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枣8克,炙甘草8克,生姜8克。5剂,水煎取液400毫升,分早晚服,每日1剂。药尽病愈。

按语

临床上外感风寒导致肌肉疼痛多见广泛颈肩腰部疼痛,肌肉僵硬,没有固定压痛点,呈片状大范围分布,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背肌筋膜炎。以上两例患者都有发病急、肌肉疼痛有僵硬感的情况,和慢性劳损导致的筋膜炎有所不同。

葛根汤原方及用法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生姜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本方实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通过祛风散寒、发表解肌透邪外出,达到缓解肌肉疼痛的目的,其病机在于寒郁肌表,导致肌肉酸痛。在辨证加减上,后世医家提出有汗不加麻黄,无汗用麻黄以加强解表散寒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述葛根“主治消渴,身大热”,《名医别录》葛根“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伤寒后肌肉疼痛范围分布于颈、背、腰、骶,有医家认为腰痛病位在下,已属于茯桂术甘汤证范围。两者区别点在于葛根汤证的肌肉是有压痛,疼痛比较明显,患者感到肌肉板硬;苓桂术甘汤证以腰重为主,疼痛症状较轻。只要有寒邪郁于肌肉,用葛根汤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病案讨论

本案例为何不用麻黄?患者久居广西南宁,7、8月气温较高,无汗的情况较为少见,所以方中未用麻黄,如加用麻黄,注意控制剂量,使之达到微汗的程度即可。

方中剂量和经方剂量差别较大,有没有病重药轻的可能?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开药剂量偏小,确实会影响疗效。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服药次数,加衣被,直至出汗;而是加大药物剂量,少量多次服药,直至出汗,中病即止。冬季或北方气候寒冷地区,加大药量是可行的。

劳损导致的筋膜炎可不可以使用?劳损导致的筋膜炎多为肝肾亏虚或气滞血瘀证型,治疗上多采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的方法,从中医治疗原理来看,并不符合葛根汤证治疗机理,不宜使用葛根汤治疗。

注意事项

使用葛根汤时有两点特别提示:一是注意煎服方法,葛根汤原方葛根、麻黄要先煎,所以本方即使不加麻黄,葛根也应该先煎,服用后以出汗为度。若不出汗,可多次服用增加药量或加衣被,促进发汗。二是要注意葛根和桂枝的比例,一般葛根的剂量是桂枝的一倍。

此外,对于外感热病、血热、阴虚火旺、长期饮酒内热壅盛、气虚已极、津液流失的病人不宜服用本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黏腻食品,避免影响药效或导致不良后果。如病情变化、加重,及时就诊,以免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