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0日

羽纹铜凤灯

■ 李希 刘思桦

我们叫羽纹铜凤灯,是一对“双胞胎”。我们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直到1971年,人们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西汉墓中发现了造型别致的我们。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羽纹铜凤灯是该馆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的第一件文物。

羽纹铜凤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身高33厘米、长42厘米、宽15厘米,整体采用凤鸟的造型,全身各部位轮廓清晰,比例匀称。翘首回望,流线型的设计使得凤尾及地,与分立的双足共同保持器身的平衡。工匠使用岭南地区特有的青铜錾刻花纹工艺,细致地錾刻出栩栩如生的羽毛、眼睛和嘴巴的线条,彩绘部分尽量还原凤鸟五色的艳丽色彩。当你看见我们时,相信你会对身上精美华丽的纹饰所吸引。

古人照明采用的油和蜡在燃烧后会产生油烟,不但散发出难闻的异味,而且会污染环境。为了减少油烟,我们的设计更是十分精妙。喇叭状的灯罩与我们的颈部和腹部相互连通,可以自由拆卸和转动,方便加水和清理烟垢。我们背部有一个圆孔,用来放置长柄灯盏。将灯油倒入灯盏中,点燃灯捻,燃烧照明,燃烧时的烟雾因产生热气不断向上升腾,通过灯罩,顺利进入颈内,流至腹内清水中,经过清水将烟雾消融,从而起到过滤烟尘的作用。在用于照明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油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从而实现环保功能。

羽纹铜凤灯,造型特色与广西地区的审美和创作手法密切相关,融合了南方地区錾刻元素的创新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它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徽的设计原型,也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双凤还巢”的设计灵感来源。羽纹铜凤灯精美绝伦制作的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灯具设计、制造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彰显了西汉时期的中国工匠在铜灯制造上所迸发的智慧光芒,在世界灯具史上书写了华彩篇章。

(作者系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民族医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李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