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0日
京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孔艳梅
收集到的部分京医古籍
一、京族医药文化的现状
(一)京族医药来源
据史料记载,京族先民从越南涂山等地迁移过来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沥尾、巫头、山心等3个小岛上,俗称“京族三岛”。京族人民为了生存和民族繁衍,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维护健康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京族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京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京族医药文化的形成
1.京族三岛是天然海洋药物宝库。
“京族三岛”地处亚热带地区,多为平原、丘陵和海湾滩涂地形,土壤地质大多为赤红壤和滨海盐土(砂质),造就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古老性。据初步调查发现,“京族三岛”共有野生植物634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植物396种。
2.京族医药的研究成果。
(1)挖掘整理的成果:2011年,防城港市开始组织京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工作,共收集文献古籍、手抄本,等10多本,单方、验方秘方300多首,整理京族医药名词术语40多个,特色诊疗技法16种及京族常用药物71种,为京族医药的理论整理和开发利用整理了第一手资料。出版了《京族医药》专著,制定京族医药防治诊疗规范广西地方标准2项,开发京药洗剂、合剂5种。
(2)京族的医药体系:京医认为天地为万物之灵,天地灵气与个体灵气和则兴,不和则衰;将临床表现分为阳证和阴证;认为人体由六脏六腑组成,六脏分别为神、心、肺、肝、肾、脾,六腑为脑髓、胆、胃、肠、膀胱、精胞(宫)等。京族医药的诊疗方法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搜集病情信息,治疗多采用草药内服外用及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使用的海洋药物常用作食疗。
(3)长寿文化:东兴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京族三岛”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年均温度21℃~23℃,气候宜人,京族为人忠厚,乐观开朗。通过对“京族三岛”85岁以上103位村民开展调研活动,发现:东兴京族老人喜欢喝自酿的土米酒或蜂蜜酒,饮食普遍有规律,京族人吸收海产品的碘、钾、钙等元素也较好,其骨密度肯定比其他地区人的要高。京族现有百岁以上老人为24人,90岁以上411人,80岁以上2339人。
二、京族医药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一)有关政策的支持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支持在防城港市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中医药壮瑶京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广西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防城港市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京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京族医药的资源普查、人才培养、机构建设、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京族医药文化的长远发展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政策指引和保障。
(二)京族民间医师越来越少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人口数量少、学医的人更少,“京族三岛”现有京族大部分村医民间医年事已高,有的已80多岁、90岁以上,“学医苦、学医难、学医挣得少,”因为这样,他们的子女大多都不愿意学习医药,祖传的秘方、特色技法、用药及他们行医以来的心得等都无人继承,如果不及时进行挖掘整理,就会濒临失传。
(三)京族医药文化氛围不浓
在“京族三岛”,村民患有小病小痛都去找村医做艾绒点灸,京医传统技法,艾绒点灸法、外敷外洗法、焗身法等,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村民习惯依赖村医,并不想过多去谈论、研究。很多人并不认识京族草药和海洋药物。2024年4月,在京族学校初中部做的一项关于京族医药文化的调查中,仅有63.33%的师生听过京族医药。
(四)京族医药文字记载少
京族村医、民间医生有许多防病治病有效的土方土法,京医世世代代大都是口口相传,老一辈的民间医师都是传承祖先的秘方,文化程度低,京族地区交流的语言大多为京语,对汉字的运用不熟悉,因此京族医药的记载少之又少,如《同人书》《穴位图》等以图案记载较多,以前京族所有的典籍中都没有关于京族医药的记载。直到2014年《京族医药》的出版,才填补这一项的空白。
三、京族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
相关部门重视京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其纳入中医药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专门针对京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文件,设立京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京族医药的古籍整理、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与推广等,对开展京族医药文化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补贴和奖励,如对传承京族医药技艺的师徒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激励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二)加强合作交流
借助“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全国中药材产业共建共享大会、广西中医药产业交流大会等国际国内平台,将京族医药作为防城港市特色民族医药进行重点展示。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盟国家开展传统医学合作,包括各类学术交流会、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研讨会、对外医疗服务项目、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等。例如,与其国外、省外分享京族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独特经验和方法,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推动京族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三)巩固展示平台
保护好现有展示平台的基础上,支持京族医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京族医药博物馆、京族医药大讲堂等,为京族医药文化的展示、传承提供场所。利用数字化、虚拟化技术使文物资源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有利于文创进一步开发,将文化传播得更远。
(四)创新传播方式
挖掘京族医药资源,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发文化资源。对京族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从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角度对京族医药文化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呈现。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内容分享平台和直播等,发挥其实时互动、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的独特优势。
京族医药文化走进单位、企业、学校、社区、乡镇,通过义诊、讲座、科普动漫等方式,向学生和群众宣传京族医药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京族医药的特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