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0日
由“祥子康复”谈“有胃气则生”
《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载:“平人常禀气之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传统中医认为,不论是治病还是调养身体都非常注重“胃气”。“胃气”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养老奉亲书》载:“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又如《黄帝内要·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的生存,必须依靠胃的受纳腐熟水谷,脾的运化输布精微,周流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诸病由脾胃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百病难施”之说。
但是现在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胃气”的作用,他们在服药治病时不能兼顾培养胃气导致一些人病还没有治好,但药的副作用已经把胃搞坏了。胃一旦坏了,要彻底治好,那是难上加难了。
胃气对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作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其长篇名著《骆驼祥子》一书中有几段文字描绘得相当详细与直观。北平城外军阀混战,祥子被抓进营地做苦力,后来他偷跑出来,却一病不起。醒来后的祥子身体相当虚弱,“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没有了行走的力气;“昏昏沉沉地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头脑又昏沉,身上出虚汗”,但此时祥子命还不当绝,因为他的胃气还在,“肚中响了一阵儿,觉出点饿来”,于是找到了个馄饨儿呷了口汤,也还是这口热汤让祥子“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我们知道,包馄饨的料必然少不了生姜、葱花、肉桂、大小茴香等这些香辛料,而这些香辛料又都是药食两用的温里药,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症状。这些食材与中医里的大建中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建中汤由蜀椒、干姜、人参、饴糖组成,《医方集解》载:“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此中气得复,人也安康。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受了很重的伤,得了很重的病,可他还是每顿吃得下两大碗饭,那我们就不必担心他会死掉。如果长期吃饭难以下咽,健康一定出问题,病人吃了饭,预后不容乐观,流水难进必是将死之人。所以有了疾病提升胃气是治疗疾病的首要重点,提升胃气并不是硬逼病人吃东西,而是要想法让病人自己想吃、要吃。
由此可见,脾胃对我们人体健康有多么重要。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可谓是一点也不为过。它是身体营养的先锋,关系着生命的兴衰存亡,所以中医说它是万物之母、生化之源。“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强则身体强,脾胃衰则身体衰,脾胃衰败则百病丛生。”
所以,要想健康,要想长寿,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养好我们的脾胃。中医认为,饮食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损伤胃气,或忧思恼怒,致气滞血瘀,均可引起胃痛。
(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