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13日

从《黄帝内经》的时间医学,窥探长寿之道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言“藏气法时”,指人体的五脏之气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其指导思想是“人与天地相参”。《内经》虽无“生物节律”“时间医学”等词语,但在“藏气法时”指导下的理论体系却蕴藏着丰富的时间医学内容。其中包括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养生学等方面,而在时间周期上又分为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

时间生理学

《素问·金匮真言论》认为,人体存在如自然界的昼夜交替一般的规律,即日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人体的阳气会随着此规律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云:“阳气者……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的月节律表现在气血运行受到日月引力的影响而相应出现盛衰的变化。《灵枢·岁露论》:“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提示人体气血的盛衰与月相的周期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年节律主要表现在脉象和五脏之气与春夏秋冬变化的相应上。《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这是脉象应四时的表现。

时间病理学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指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疾病会随机体正气的增减而表现出轻重之别,可见日节律对人体疾病有很大影响。《灵枢·岁露论》讲到了月相与疾病发病的关系,认为月缺之时,人体气血亏虚,故御邪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人体的年节律在时间病理学方面也有表现,《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了五脏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转归也各不相同,即在其所生之时而愈,所不胜之时而甚,生己之时而持,自得当旺之时而起。虽然这种套用五行生克来推算的方法未免有些机械,但是不同脏腑疾病在不同时节有着不同转归的思想却是值得现代临床医学借鉴的。

时间治疗学

根据时间生理学与时间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治疗疾病时依据时间的差别作出相应的治疗对策。《内经》根据人体气血随月相盈缺变化而有盛衰变化的规律提出了相应治疗方案,即《素问·八正神明论》的“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素问·五常政大论》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还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认为治疗用药同样需要根据时令节气来调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指出在治疗用药方面也要因时制宜,即夏季不要用过热的药物,冬季不要用过寒的药物。

时间养生学

循时养生思想在《内经》中同样有所体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如何根据四时来养生,指出在不同的季节,需要根据其特点来养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在一天之中,也要遵循阳气的盛衰变化规律来养生,即到了夜间的时候,阳气内收,因此应该入安卧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从而使得阳气可以正常收藏。

(刘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