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13日

三江侗族生活习俗

(下)

礼仪

侗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雅、 优良的传统习俗。

酒宴待客:在侗乡,不管面生面熟,见面必打招呼,或请进屋里,待以酒肉。进餐时,敬酒敬茶,以客人痛饮吃尽为荣。邻居来客,只要知道,必带酒肉前去作陪,于酒席中相识之友,次日则请客至家中设酒款待,不识之客,且说明来意,人少分到各户,人多则集中招待。

油茶待客:客人来到时,主妇即架锅,打起香喷喷的油茶招待客人,若是远方来客,还要做水圆、打粑粑。吃油茶,侗家作了些不成文的规定:“二空三圆四粑粑,后加一碗甜油茶。”头两碗只放“阴米”、花生、饭豆、香菜等配料,叫“空水”。三至五碗放水圆,另有六至九碗,最后一碗放糖煮甜茶。也叫做“十碗不过岗”。其实,客人并不能吃得十碗,这是主人要客人吃饱的意思。如果吃到中途,又来客人,不管吃不吃过饭,非敬两碗油茶不可。如果只吃一碗,主人不让,并说“跛脚茶(即一碗),难走路”,非吃两碗不可。

“月席”(集体设宴)待客:这种待客规模大,声势大,也是侗族人民最大型的一种社交活动。一般二三十人,多则四五百人,对方村寨前来唱侗戏、赛芦笙,不管水平高低,也不分胜负,都要杀猪宰羊、开塘捕鱼,备办酒宴,盛情款待。

讲究礼貌:孩子一懂事,大人就教他们对大人如何称呼,如何问候。到新的地方,未进他人的家门前,先于门口问道“可否进屋”?待主人应允,方能入室就座。在屋里,尽量不走客人面前,如地方狭窄,非走不可,须先打招呼,“过面前了!”表示失礼,请原谅。在给客人端茶添饭,都用双手端捧,否则认为非礼。当走过别人屋檐下,如楼上主人倒水不慎淋湿过路人时,均要喊他进屋里喝一口水,表示歉意。侗族人民爱吹芦笙,每年正月常到别的村寨去“月也”赛芦笙,不管途经大小村寨,都要吹《过路曲》,说明只路过,不劳接待。到达目的地后,先在村外吹《应邀曲》,如本寨已有客人,不便接待,勒汉头即吹《道歉曲》,如无客人,芦笙队即吹《迎客曲》。比赛时,主队让客队先吹赛曲尔后进行比赛,客队离村时,均要吹《告辞曲》,主寨则吹《送客曲》,自始至终充满友谊的气氛。

助人为乐:侗家热心公益事业,村与村不管距离远近,均多建有凉亭,亭内烟火不断,供行人取暖,上至山顶,路边安放木凳供人歇息。泉边、水井边打一木桩,勾上竹瓢,供人饮水解渴。三岔路口,立有路碑,使生人不致迷路。在侗族地区,有河必有桥,桥头悬挂草鞋,供行人更换。在不便行走的小道上,铺上石块。侗族固有的优良传统风尚,是值得称道和发扬光大的。

节日

侗族,由于和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的缘故,其他民族喜庆的节日,在侗族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节:与汉族一样,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到农历年底即准备过年,凡在外地工作或外出的人,都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除夕阖家欢聚,摆设供品,焚香化纸,祭祖敬神。腊月三十晚为“守岁”,全家围坐火堂,明灯燃烛,彻夜不眠,通宵达旦。至深夜,打起甜水圆油茶,小儿更换新衣,鸣放鞭炮,共庆新年。

大年初一祀祖之后,到寺庙、“萨堂”之位去叩拜、祈求吉祥。下午聚餐,叫“团圆年”。春节期间,宴请亲朋同欢庆,唱戏吹笙贺新春。村村寨寨喜气洋溢,家家户户一片欢腾。在林溪、同乐、良口、独峒、八江的部分地区,于初五、初六便开始进行串寨“月也”唱侗戏、桂戏、赛芦笙、“多耶”、赛歌,或玩山走寨等集体娱乐活动,彼此往来,数日才归。

花炮节:各地放花炮的时间也不尽相同。程阳在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斗江是二月十五,沙宜、白音在三月十五。花炮分为头、二、三炮,是用三个象征幸福的铁圈,以红线包裹,以点燃火药推动炮身的连环冲力,而把铁环冲上高空。谁抢得花炮,寓意着能逢凶化吉,人财两旺。因此,铁圈落地,即奋勇力争,绝不相让。

放花炮,实际上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消除了它的迷信色彩,各族人民互相团结,男女青年借此谈情说爱,农民借此销售农副产品,剧团搞小型会演,对城乡的物质文化交流都起了互相促进作用。

祭牛节:(农历四月初八),敬祭时间也不一,有的在六月初六。这天不让牛下田,并以鸡、鸭、糯饭等祭品向牛敬奉。四月八这一天,家家打扫环境卫生,各户在墙上贴一张红纸,写上“四月八,送毛辣,提笔一扫,永不归家”等字。毛辣指毛辣虫、蚊蝇、蜈蚣等害虫。农历四月,正是各种害虫的繁殖期,做一次大扫除,确是适时而有益处。事毕,男女青年会聚岑叔岭,互相对歌,成了侗族的传统坡会。

吃新节:(农历七月十四)新谷成熟,当日,家家户户到田里剪来新谷穗,去壳成米,从稻田里抓来肥鲤鱼,煮鱼粥。有的杀鸭供奉祖先,有的叫做“洗禾镰”,通知近邻亲友前来做客。在良口、独峒、同乐地区,还举行斗牛集会庆祝。

侗年:十月十一日,是侗家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传说过去侗家因穷,无酒肉祀奉祖先,只好用鱼煮酸水,让其冷成“冻菜”祀祖。如今,生活富裕,杀鸡杀鸭,但仍保留冻菜祀祖的习俗。

除上述节日外,由于民族间的长期交往,有些侗族地区与汉族一样,如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中元节祭祖,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吃粽粑、酿重阳酒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侗族的民间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良好的习俗,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对于一些不利于生产和民族团结的陈规陋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过“五一”、国庆节,元旦节,参加舞龙耍狮,唱革命歌曲,已在侗寨蔚然成风。(完)

(吴善诚 吴正荣 吴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