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06日

鼻饮:壮族独特的医药民俗文化

鼻饮,顾名思义,就是用鼻子饮水,这是壮族先民独特的饮水和饮酒方式,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医学意义。鼻饮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异物志》的记载,壮族先民在岭南流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这一习俗。《岭外代答》中周去非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鼻饮的具体操作方法:“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导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 这种饮用方式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仅能带来清凉感,还有着一定的医疗效果。

壮族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湿热之气与动植物腐臭之气混合,形成瘴毒。壮族先民为了抵御瘴毒和防暑降温,从实践中总结出了鼻饮这一方法。在鼻饮液中加入山姜汁等药物,不仅能够物理降温,还能通过黏膜给药,起到防治瘴疾和中暑的作用。这种奇特的卫生民俗,是壮族先民智慧的体现,也是壮医对传统医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鼻饮的方式与现代医学中的鼻腔给药有相似之处,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快速吸收并发挥作用。壮医使用的洗鼻及雾化法,对治疗鼻病、喉病、呼吸系统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这些都与古代的鼻饮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鼻饮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其在壮族文化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壮族先民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传统医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对鼻饮的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壮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余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