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06日
秋季养生,“五要五不要”
进入九月,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气候多变,空气干燥,遵循正确的养生方法,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便能有效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要滋阴润肺,不要盲目进补
1.秋季养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阴,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症状。可以多吃银耳、百合、雪梨、蜂蜜、山药、莲藕等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银耳百合莲子羹是秋季润肺的佳品,将银耳、百合、莲子、冰糖一起炖煮,不仅口感香甜,还能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2.雪梨炖冰糖。将雪梨去皮去核,加入适量冰糖和水,炖煮至雪梨软烂。此外,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白萝卜、柚子、葡萄等,以补充维生素和水分,缓解秋燥。
3.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补品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温热的食物,否则易加重秋燥,损伤脾胃。
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贪睡
1.秋季养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秋季昼短夜长,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因此,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一般来说,应在晚10 点左右入睡,早上6 点左右起床。
2.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底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光线过强,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秋季过度贪睡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且,长时间卧床还会使身体变得懒散,精神不振。
要适度运动,不要剧烈运动
1.秋季运动锻炼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秋季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运动量过大容易损伤阳气,导致出汗过多,耗伤阴津。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2.每天坚持运动30 分钟左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导致疲劳。
3.秋季运动要注意保暖。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在清晨或傍晚运动时,气温较低,应适当增添衣物。
要调节情志,不要悲秋伤怀
1.秋季气候渐凉,草木凋零,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悲伤之感,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因此,要多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旅游、读书等,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2.欣赏秋景,调节情志。秋天的枫叶如火,稻田金黄,景色迷人,使心情愉悦。
3.不可陷入悲秋伤怀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过度的悲伤和抑郁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受寒
1.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做好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可以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2.腹部、脚部和颈部是秋季保暖的重点部位。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脚部受凉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颈部受凉则容易引起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3.虽秋季逐渐转凉,但不少地方仍高温频现,但不宜长时间吹空调、风扇,避免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和冷饮。否则,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总之,秋季养生要遵循“五要五不要”的原则,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理,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龙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