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16日

药酒同服,健康大忌

在日常生活中,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或放松方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当饮酒与某些药物相遇时,可能产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甚至危及生命。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生物化学过程。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中的酶系统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不仅影响肝脏对其他药物的代谢能力,还可能改变药物的浓度、效果和代谢途径。此外,酒精还可能直接增强或减弱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了解并避免药物与酒精的同时使用,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很重要。

1.药物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原因

(1)酶抑制与诱导:酒精可抑制或诱导肝脏中某些酶的活性,改变药物的代谢速率和路径,从而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和疗效。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酒精和许多药物都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镇静、催眠、抑制呼吸等效果。

(3)药代动力学改变:酒精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或缩短,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直接毒性作用:某些药物与酒精结合后可能产生新的有毒代谢产物,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2.受酒精影响的主要药物分类

(1)镇静催眠药:包括苯二氮[草] [卓]类(如地西泮、阿普唑仑)、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本身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饮酒后,酒精会进一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强镇静催眠药的效果,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应严格禁酒。

(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在与酒精同用时,可能增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念头或行为。此外,酒精还可能降低抗抑郁药的疗效,影响治疗效果。

(3)抗癫痫药: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在酒精的影响下,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加快,血药浓度下降,从而降低抗癫痫效果,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同时,酒精还可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诱发癫痫发作。

(4)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等,在服用后饮酒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会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无法进一步分解,在体内积聚,引起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死亡。因此,这类药物在使用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应严格禁酒。

(5)心血管药物:包括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美托洛尔)、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抗凝药(如华法林)等。酒精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起头晕、晕厥甚至休克。同时,酒精还可能增加抗凝药的效果,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此外,酒精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6)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些药物本身对胃黏膜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酒精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刺激,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此外,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降低解热镇痛药的疗效。

(7)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酒精可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同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关于饮酒的限制。为了自身健康和安全着想,请务必遵守医嘱,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饮酒。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健康意识,认识到饮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王艳秀 魏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