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16日

“七法”“八则”为土家医临床治疗法则

土家医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千百年来流散民间,是药匠成名或传家之秘诀。土家医疗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法,二是非药物疗法,或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但总的治疗原则,总结为七种治法、八种原则,称之为土家族七法八则的治疗原则。不管是药物内治法,还是传统外治法,都要遵循这一基本治则。

一、八种用药原则

一是寒则热之;二是热则寒之;三是亏则补之;四是实则泻之:五是阻则通之;六是肿则消之;七是惊则镇之,八是湿则祛之。在临床具体应用上可视其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治法。

二、七种治疗法则

(一)汗法

汗法是开通汗窍,驱逐瘟气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驱逐入侵在肌肤的病气,如寒、湿等。适用外感疾病、水蛊胀和疮疡、流痰疾症的早期,以及出水痘未透的阶段。汗法又分三类:热发,用热性药物治疗表寒证;寒发,用冷凉药物治疗表热症;补发,对体质虚弱,又感病气者,即在应用温、寒药物发汗时,适当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使之既无损元气,又达到驱除病气的作用。

(二)泻法

该法是驱逐体内结滞、通泄二便的一种治法。具有排除滞积和恢复机体功能的作用。泻法主要用于病气在肚肠、大便秘结,以及三元脏器的水滞、食滞或瘀血、虫积等疾症。

(三)赶法

是祛除体内湿气、风气、气滞、血瘀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用于祛除风寒湿气,疏通筋脉骨节气血,调畅肚肠气机。

(四)止法

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制止出血、遗尿、遗精、崩带、汗出不止的一种治疗方法。

(五)补法

是通过药物来滋补人体气血精,或补益三元脏器虚损的一种治法。它主要用于一切虚证。补法,又分补气、补血、补精三大类,以及根据病情选用平补、缓补、急补等不同方法。补气法,适用于神倦无力、少气懒言、虚汗、脉虚大等气虚证。补血法,适用于头晕目眩、心慌、健忘失眠、面色假白、唇爪无华、舌淡、脉细等身虚证。补精法,适用于头晕目眩、腰痛、膝软、遗精、阳痿、脉弱等精虚证。

(六)温法

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温暖三元脏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形寒肢冷、胸腹冷痛、吐泻清冷的内寒证。

(七)清法

是通过药物作用达到祛除三元脏器火毒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高热烦渴、目赤舌红、口苦溺黄、脉快等内火证及疔疮癀等火毒证。

三、治毒法

在临床治疗上,还有药匠(医生)及学者总结出某些专项或单种有土家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湘西土家医彭芳胜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土家医病因多为毒邪致病,故针对病因治疗为主要法则,总结出治毒十则。

(一)攻毒法

是针对毒邪重、病情急、危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重急,转变快,非猛药不能攻其邪。因此,组方用药选性烈之品,直捣毒窝,达到除毒保体目的。临床适用于火毒症、瘟毒症、脓毒症。代表方有牛角败瘟汤、银花败毒汤、千年老鼠屎汤等。

(二)败毒法

是针对毒邪亢盛,平素身体壮实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亢盛于内,正气奋起抗邪而出现邪盛为主要表现,选方用药多选用大寒性猛之品以迅速消除毒邪,达到祛毒保体目的。此法适用于火毒证,代表方有功劳败火汤、黄连石膏汤。

(三)赶毒法

是针对毒邪蓄积体内的各种顽疾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内存,扰乱机体功能,导致所在器官功能减退,发生病变。通过药物驱赶体内毒邪,使毒邪逐渐排除体外,达到祛邪目的。适用于水毒症、食毒症、气毒症、血毒症。代表方有搜出虎汤、通条散、赶血三七丸。

(四)清毒法

是针对毒邪程度不重,广而弥漫状态下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侵入,未完全入里,介于体表与内脏之间,呈弥漫状态,攻法太重,散法不及。用清毒法来解除邪气,方能奏效。组方多用清解之品,内清外散。适应热毒症,代表方为双解汤、升麻汤。

(五)排毒法

是针对毒邪停于体内某一部位,不能自行排出而设的一种治法。如水毒内侵,停留在皮下、腹内,选用疏通之品,使水排出。适用于水毒症、中满症、隔食症、尿急症等。代表方有木通灼心汤、柿把爪带散、猪头排水丸等。

(六)拔毒法

是针对毒邪附于器官组织、粘连不开而设的一种方法。毒邪入侵,附着相应器官、组织,散、赶不能动。在外用刀割剔出,在内选用性烈有毒药物,杀伤毒邪,达到削去目的。适用于巴达毒邪引起的瘤子、肿块等症。

(七)化毒法

是针对病邪入体时间长,毒邪相互缠绕成结,或粘附不散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日久,缠绕成结,不化小溶解不能排出。此法多选用一些化解、溶化之品,使毒邪成微粒状后经代谢排出体外,适用于结石病、停血症、干血症等。

(八)散毒法

是针对毒邪滞于肌肤、骨节缝之间的潮毒、寒毒而设的一种治法。毒邪内入,滞于肌肤、骨缝、肚肠之间,如雾露之状,只有用发散之品,通过蒸发,使邪从孔穴排出。适用于寒结病、气结病、冷气病、湿气病。代表方有黄花解毒汤、透身汤、怄气伤肝汤。

(九)放(提)毒法

是针对毒邪滞于体表或毒邪刚侵四肢远端而未入内一种快速治法。毒邪经皮入侵,由于体气旺盛,拒邪于表,皮肤紧凑,又不能外出,留于皮内肉外,或虫毒咬伤,毒液刚入皮内、远血之端用此法,迅速追邪出外,防止入里。虫毒伤用小刀、磁针等工具在伤口圈刺破放出毒邪,外敷药物使毒邪远离人体,防止毒邪内入。或寒毒、气毒居于局部不散,针刺后外敷药膏,拔毒外出。适用于蚂蟥症、虫毒症、痈、疖脓毒症等。

(十)调毒法

是针对毒邪不重,身体虚弱状态下的一种治法。由于平素体虚又感染毒邪,或毒邪滞留日久导致体虚,虚实夹杂。此时单纯除毒易伤体,补虚易助毒。设调毒之法,除毒与补虚并用,使“补虚不留邪”,“除毒不伤体”。两者孰多孰少,应根据毒邪的轻重和身体虚损程度灵活应用。代表方有土参祛毒汤、羊雀补体汤。

(田华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