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26日
歪康汤治疗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凡患此病者都与头颈面部受寒冷刺激、过度疲劳、生气有关。寒为百病之源,气为百病之首。不论春夏秋冬都要避免因过度劳累后受冷风吹及生气等发病诱因,加之面神经的特殊解剖位置因素,从而导致面神经水肿、缺血及面部血管痉挛,水肿缺血的面神经管又加重了压迫面神经,而更进一步导致面部血管及面神经本身微循环发生障碍或形成微血栓,使面神经进一步缺血、缺氧,水肿肿胀加重,使面部表情肌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失常,而出现临床上一系列的表情肌失常的症状,如病人不能皱额、闭目鼓腮、噘嘴、吹口哨、示齿、口角下垂、嘴歪向健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溢出等。
笔者临证采用自拟歪康汤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全部治愈,未发现后遗症及复发病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40天。一般病例经治疗20~30天恢复正常。
处方:全蝎5克(焙干研末冲服),僵蚕10克,白附子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秦艽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炙甘草5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早晚温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风寒重者,酌加细辛;风痰恋络者,加天麻;头晕苔腻者,加石菖蒲;血瘀重者,加丹参、红花;经久不愈者,加制南星、蜈蚣。
按:面神经麻痹多因过劳而暗(内)伤,经脉气虚,每逢感受风邪,风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或脑部外伤,气血内损,脉络生瘀,瘀血内结,血络生风,与外风相引为患,则肌肤不仁,筋急随生而致口眼歪斜之疾。风、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以祛风化痰之牵正散治疗本病,其疗效已为历代医家所肯定。笔者认为牵正散虽有祛风邪之功,但祛风邪之力不足,且没有治疗气血痹阻的养血活血之药。笔者集古方之长,参考现代研究成果自拟经验方,汤中白附子尤长于辛散走窜,善逐头面之风;僵蚕化痰,驱络中之风;全蝎祛风通络;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和营,防止诸药辛散过度;秦艽祛一身之风;羌活除太阳经之风寒湿;白芷散阳明之风;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引诸风药而无所不至;黄芪、白术、茯苓补气以健中强肌,且黄芪有扶正固表,托邪外出之佳效;甘草扶正并缓解虫类药之毒性。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组方能改善脑的微循环和代谢障碍,降低血黏度,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心脑细胞,促损伤神经修复,消除受损神经水肿,并恢复其机能,是本法治愈面神经麻痹的作用机理。
(姜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