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26日
浅谈“水肿”
水肿是一种临床症状,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为全身性及局部性。相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传统中医多以症为病名。中医认为,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对“水肿”的病因病机、症状、发病脏腑和主要类证鉴别都有所阐述,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有关,其中“以肾为主”;后世均有医家对水肿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提出理论见解,并应用于临床,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 把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四型,用于风水、皮水等表证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方,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经过代代医家对水肿病临床和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水肿病的肺、脾、肾三纲病机学说。因此,中医认为,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当风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可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水肿的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并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引起水肿的原因
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因为右心衰竭引起。水肿程度因心力衰竭程度而不同,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脚踝内侧,经常卧床者则以腰骶部明显。水肿呈对称性、凹陷性,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腔积液等右心衰竭表现。
2.肾源性水肿:由各种肾炎和肾病引起。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起时可出现眼睑和颜面水肿,再发展为全身水肿,通常伴有尿常规异常,比如血尿、蛋白尿,可合并血压升高、肾功能损害。
3.肝源性水肿:肝硬化是主要原因。水肿特点是以腹腔积液表现更为突出,头面部、上肢一般无水肿,可出现踝部水肿,临床上伴有肝功能异常和门静脉高压表现。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相关水肿: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均可引起水肿,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临床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引起的水肿,该水肿特点是非凹陷性水肿,水肿不受体位影响,水肿部位皮肤增厚、粗糙、苍白、温度减低,又称为黏液性水肿。
5.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因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胃肠病引起蛋白丢失、重度烧伤等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或维生素B1缺乏症引起。该水肿发生前常有体重减轻,水肿常从足部逐步向全身蔓延。
6.妊娠水肿:多属于生理性水肿,分娩后水肿可自行消退,但部分妊娠妇女水肿为病理性,比如妊娠期间出现肾炎引起水肿,或是子痫前期引起的水肿。
7.药物相关性水肿:部分药物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甘草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8.结缔组织病引起的水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该类疾病引起水肿的同时会合并出现疾病的其他系统表现。
9.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前7~14天可出现眼睑、下肢轻度水肿,该水肿可能是内分泌激素改变有关。
10.特发性水肿:原因不明的水肿,多见于女性,多发生于身体低垂部位。
总之,水肿原因多种多样,有轻有重,因此,发现水肿不能盲目使用利尿药消肿,需到专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引起水肿原因。中医治水肿,需辨阴水阳水、辨病邪性质、辨脏腑、辨虚实,才能明确治疗方向,再根据患者其他具体情况予以遣方用药,故也不推荐无相关医学背景者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自行服用中草药,以免耽误病情。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肾病科 曾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