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9日
警惕易引起跌倒的药物
药物是指可查明或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对用药者有益,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目的的物质。药物除了有益的作用,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就是人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使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导致服药人员引起跌倒,对于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往往造成难以预估的伤害。所以,如何正确识别易引起跌倒的药物,并注意防范,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有多种药物可以引起跌倒,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抗组胺类药物:异丙嗪、酮替芬、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阻胺药物最易引起跌倒风险,它们会导致患者嗜睡、镇静、乏力等不良症状,增加跌倒风险。三九感冒灵、复方感冒灵等复方感冒药物,这类抗感冒药物中都含有抗组胺成分氯苯那敏,因此服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眩晕、乏力等症状,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
2.镇静催眠药物:镇静催眠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药理作用,也会伴随有嗜睡、头昏、乏力等不良反应,有时还会产生共济失调症状,主要表现为人体平衡失去控制。长效、高剂量药物比短效、低剂量药物更易引起跌倒。
3.抗高血压药物:特拉唑嗪、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这几类药物在降压时容易引起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产生嗜睡、头晕、晕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引起跌倒。
4.降血糖药物: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瑞格列奈、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在使用过量或者进食不佳时均可引起低血糖,并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意识、精神、身体平衡等可以引起跌倒的风险因素。
5.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与硝酸异山梨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用于心绞痛治疗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因扩张血管,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眩晕等身体因失去平衡而发生跌倒。
6.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奥氮平、氟哌啶醇等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长期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身体平衡会失去控制,从而发生跌倒。
7.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本身会增加跌倒风险,引起跌倒的原因主要为此类药物可以引起思维混乱、视物模糊、笨拙或步态不稳、协调障碍、困倦等副作用。不仅如此,对于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还易引起骨质丢失,从而容易导致跌倒。
8.抗抑郁症药物:丙咪嗪、阿米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这类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引起镇静、嗜睡的症状,还可以引起视力模糊,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平衡,从而导致跌倒。
9.利尿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利尿药主要有两种,呋塞米与氢氯噻嗪,这类药物可以导致患者多尿,从而导致机体可以在短时间丢失大量电解质和水,从而引起血容量降低,出现眩晕、头昏、站立行走不稳而跌倒。
10.阿片类镇痛药物: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为临床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觉区及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的发生风险。
11.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庆大霉素与妥布霉素,这类药物可以影响第八对脑神经,干扰前庭功能,从而引起头晕、头痛以及共济失调的不良症状,导致跌倒风险增加。
12.避孕药:避孕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引起跌倒的风险,因此需引起注意。
如果必须服用以上几类药物,一定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需要联合用药时,要咨询医师或药师,不可自行给药。切忌乱服药,到医院就诊或到药店购药时,需告知医生、药师正在服用哪些药物,避免重复拿药,尤其是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容易导致跌倒的药物。
第二,服药后最好休息或在床上服药。需要注意的是,就医时,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要仔细聆听医生、药师的用药指导,仔细阅读药袋及用药标签上用药的注意事项、服用时间及副作用;遵医嘱用药,避免误服或多服。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吴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