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07日
艾蒲飘香的端午,妙不可言的验方
■ 梁佳艳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五月五,端午时,草木茂,药香浓。悬一把青艾叶,挂一束细菖蒲,佩一袋香白芷,饮一杯雄黄酒,浴一身草药液,吸百药之气,祛邪辟秽;摇一把蒲扇,耕一亩书田,品一首良方,悟一道智慧,《〈民族医药报〉验方汇编》开卷有益。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仲夏忙种,伤暑伤中,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困乏。仲夏清暑益气汤,善治暑热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清暑益气汤为仲夏时节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的良方,该方包含西洋参、麦冬、石斛、荷梗、西瓜翠衣、黄连、竹叶、知母、甘草、粳米共10味药。除了粳米和西瓜翠衣,其他八味都是耳熟能详的常用中药。粳米即大米,味甘性温,襄甘寒之八味以固护胃气、调和阴阳,空腹食之为食物,患病食之为药物,药食同源,无处不在。西瓜清甜的果肉为人们拂去暑日的烦渴,被随手丢弃的西瓜皮却大有用处。用刀刮取西瓜表面青皮,干燥后即为西瓜翠衣,味甘性凉,可清热祛火止痛。牙痛发作时,取西瓜翠衣与冰片混合涂抹患处,可有效缓解牙痛。
蜜决薄荷粥,明目减疲劳。取决明子、薄荷叶适量,与粳米一同熬粥,待粥熟时加入蜂蜜15毫升搅匀,即成蜜决薄荷粥。决明子清肝明目,薄荷清利头目,粳米益胃和中,可明目、降眼压,缓解眼疲劳,还可用于治疗青光眼。莘莘学子用拼搏的汗水浇灌梦想的土壤,钻研学业之时,不妨常喝一碗蜜决薄荷粥,缓解眼疲劳,呵护眼健康。
蝉鸣此起彼伏,演奏夏日交响乐。清风半夜鸣蝉,惊好梦,甚者耳鸣如蝉鸣,尽烦忧。取葛根、蝉蜕适量,研粉,水泛为丸。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可治疗耳鸣,服2个疗程疗效显著。蝉蜕为蚱蝉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水煎,每晚顿服,对失眠、多梦易醒有良效。蝉鸣扰人清静,甚者使耳鸣加重,然蝉蜕有助眠之功效,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又可治疗耳鸣,自然万物真是妙不可言。
不知不觉,岁月斑驳的痕迹在脸上若隐若现,老年斑使人黯然失色。生山楂去核捣碎,与适量蛋清调成糊状,敷于面部30分钟后洗净,可活血化瘀、调畅面部气血、润肤消斑。山楂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消食化积,晚饭后来一串酸酸甜甜的山楂糖葫芦,睡前敷一次山楂面膜,胃和则寝安,寝安则容俏。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民族医药报》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民族医药类专业报纸,该报纸讲述名医轶事,普及民族医药知识,弘扬优秀民族医药文化,传递民族医药情怀,是家庭的保健医生和医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诸多良方在《〈民族医药报〉验方汇编》中有详细记载。该书收录2013—2019年刊登于该报纸的验方约2000组(共4000多条),根据临床常见疾病及临床实用需要,按传染病、内科病、痛证、皮肤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五官病、肿瘤病、男科病等灵活分类,分类明晰,种类丰富,代表性强。每条验方介绍药物剂量、煎服法、功效和适应证,必要时注以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通俗易懂,方便实用,老少皆宜。收录的验方是各族人民探索自然与生命的重要成果,是民族医、民间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宝贵心血和智慧结晶。
《民族医药报》创刊至今35载,介绍的民族医药验方数不胜数,将分期刊登于该报纸的验方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整理,辑成《〈民族医药报〉验方汇编》出版,使验方的查阅更加高效、便捷,促进验方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赓续和涵养民族医药文化,对民族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