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07日
端午佳联撷趣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有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上联:
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也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
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公布进士;秋榜,亦称乙榜,公布举人。此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相传,明代大画家文徵明路遇一书生,出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
文徵明随口应对: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 堪称妙对。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描述端午的对联:
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
此上联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下联描述了民间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趣味盎然。
据传,从前有一少年,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应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
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日;
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
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别出心裁,可谓妙哉。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农训学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