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07日

中药里的“姓氏”

□ 覃其静   韦良旋

在中药的世界里,许多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名称,这些名称往往反映了药材的某些特性或来源。若以“姓氏”来类比,我们可以发现中药中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姓氏”。

白姓在中药中可谓是大姓,拥有众多药材。比如白术、白芷、白前、白薇、白芍等,这些药材在中医临床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白术是健脾益气的良药,白芷则常用于祛风止痛,白前多用于止咳化痰,白薇有清热凉血之功,白芍则长于养血柔肝。

白姓中药虽然“人丁兴旺”,但“同宗同族”的并不多。白术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前是萝藦科白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白薇与白前同出一脉,其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药用部位是根。

除了根及根茎类,白姓中药还有果实及种子类、皮类、动物类、菌类、全草类等来源。果实及种子类中常见的有:白果,即银杏果,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等功效。白芥子,味辛辣,主要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等症。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白扁豆,以白色种子入药,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效。《本草纲目》记载:“白扁豆能补五脏,主治呕逆。久服头不白,行风气,治女子带下。”皮类有白鲜皮,是治疗皮肤疾病的常用药物,能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因肤色白皙,故称白茯苓。动物类的代表白花蛇,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皮肤瘙痒、破伤风等。白花蛇舌草,名字和白花蛇相差两个字,但却是全草类中药,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各种癌肿。

黄姓在中药中同样地位显赫。诸如黄芪、黄芩、黄连、黄柏等药材,都是中医常用的药物。黄芪是补气固表的代表,黄芩则能清热燥湿,黄连用于清心火,黄柏则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有意思的是,《神农本草经》将黄芪、黄连、黄柏列为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而与黄连、黄柏合称“三黄”的黄芩,则被列为中品,“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事实上,黄氏三兄弟均药性苦寒,长久服用易伤及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建议使用。

“三黄”虽然名称相似,但其实是三种不同科属的药物: 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柏是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科属的不同意味着它们在生长季节、环境、习性、状态上的不同,反映到现实应用中就是药效上的不同。

黄芩善于清肺热及肝胆湿热,尤善清中、上焦的湿热。黄芩还具有止血、安胎的功效,调理血热出现的胎动不安。黄芩经过炮制加工具有不同的效果,生用清热,炒用安胎,酒炙清上焦热,炒炭止血。

黄连大苦大寒,善于清中焦湿热。中焦湿热的人常常表现出恶心干呕、脘腹痞满的症状,黄连可以有效地治疗胃热引起的不适,起到和胃止呕、清胃热的效果。同时黄连也可以用来治疗心火亢盛所导致的神昏和烦躁,外用也可以治疗皮肤性的湿疹和湿疮。

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对肾脏和膀胱的湿热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黄柏生用清热燥湿,盐炒清泻下焦相火,酒炙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炒炭可以止血。

虽然三者的功效都是清热燥湿,但是作用趋向有所不同,临床使用时要辨证论治,选用更加合适的中药。

除了白姓和黄姓,中药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姓氏”。例如吴茱萸、杜仲、牛膝、马勃、朱砂、徐长卿、何首乌等,这些药材的名称既独特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中药命名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姓氏”不仅代表了药材的分类和来源,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药材的功效和用途。当然,中药的命名远不止于此,其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和历史文化。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