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31日

产后身痛的中医康复

□ 闫   鑫

产妇在产褥期内,肢体或关节出现酸胀、疼痛、麻木、重着等症,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通常为产后6周内,症状包括产后颈肩痛、腰背痛、骨盆痛、全身关节痛等。

产后身痛的中医认识

《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病诸候》记载:“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腑脏,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曰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疼痹不仁,若乏少气。”明确地提出了产后气血不足,虚损未复,风寒之邪客之成痹的病机。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概括产后身痛的主要病因有血虚、外感与血瘀。

产后身痛的发生与产褥期生理有关,妇人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百节空虚,四肢百骸、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而致肢体关节酸楚、麻木、疼痛,此谓不荣则痛;妇人素体血虚,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寒凝或热灼成瘀,客于肢体关节,凝滞气血,或余血未净,留滞经脉,经络阻滞,而痹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此谓不通则痛;妇人素体肾虚,因产伤动肾气,精血愈虚,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精不足,失于濡养,故而出现腰膝或足跟疼痛。此外妇女产后常因哺乳或照顾新生儿操劳过度,经常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怀抱婴儿哺乳、弯腰更换纸尿裤等,致使筋脉挛急,过度劳伤而发疼痛。综上,产后身痛病因病机多与气血亏虚,外邪痹阻,肝肾不足,劳伤血瘀有关,病位在全身各关节的筋骨肌肉,与十二经脉均关系密切。

产后身痛的西医认识

西医学认为,妇女产后出现的各种痛症,是因为妊娠后期及分娩时,由于骨盆各关节的活动性增加,以及体内激素的改变,导致关节韧带松弛、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轻度分离等,产后未能恢复所导致。同时,妊娠期孕育胎儿、产后母乳喂养均需大量钙质供应,若母体营养未能满足此项需要,势必动用其长骨中储存的钙质来补充,因而也引起肢体骨骼疼痛不适或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此外,脊柱与骨盆的生物力学结构具有协同性,产后妇女在哺乳或照顾婴儿时等不良姿势,更容易引起颈椎、胸椎及腰椎肌肉、韧带、肌筋膜产生急慢性劳损,从而发生相应的病证。

中医治疗及预防调护

产后身痛因其具有内伤气血,外兼风寒湿瘀的特点,故临床表现常以本虚标实为主。临证时,应重视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经络循行,结合兼症与舌脉。注重益气养血、补肾强筋以固其本,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以治其标。

1.药物泡浴:产后泡药浴,可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温通经脉,祛风除湿,祛瘀排毒,达到气血平衡,通经止痛,产后快速修复的目的。如瑶药 “产后三泡”,采用大瑶山特有天然原生瑶药,如半荷风、黑老虎、鸡血藤、九节风、五指牛奶等组成。一般情况下顺产者于产后第3天开始泡浴,每天1次,连续3天,不仅具有疏通经络、化瘀镇痛的作用,还有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修复产道、减少恶露、补益正气、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美白润肤、催乳生乳等功效。

2.针灸并用:产后“多虚多瘀”,故治疗产后身痛以补气血为本,祛邪化瘀为标,针刺与艾灸并用,重视艾灸,多取关元、气海、膻中、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3.手法治疗:包括放松和整复,先放松痉挛的肌肉、韧带、筋膜,再用扳法整复患病的关节,特别适用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紊乱、脊柱小关节错位等。

4.适当理疗:根据病情适当选用理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选择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患处,减轻渗出及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消除炎症。

5.康复运动:坚持做肌肉拉伸运动,颈肩痛者可做颈椎“米”字操,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每个动作持续拉伸约10秒钟,1分钟为1组,连续3组,每日1~2次,能有效预防颈部疼痛的发生。腰背痛者,可做仰卧空蹬自行车:仰卧在垫子上,双臂伸直,掌心向下放于两侧,下肢屈髋屈膝,腹部收紧,颈部放松,上身不动,双腿做踏车动作,每分钟蹬30次,2分钟为1组,每日5组,组间休息30秒。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