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4日

认识痧病,摆脱痧毒困扰

□ 黄佩芸

什么是痧病?

痧病(贫痧),多由体弱气虚,外感风毒、痧毒、热毒、暑毒等,邪毒内阻三道两路气机;或饮食不当,内伤谷道,邪毒留滞于肌肉之间,龙路不畅,阴阳失调所产生的以痧点和胀累感为主症的一类病症,是壮族地区自古以来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全身酸累、胸腹烦闷、倦怠无力、恶心厌食、胸背透发痧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痧病治疗不当,易变生他病,故壮族民间有“万病从痧起”之说。

痧病的病因病机

壮医理论认为,人体“三道两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生生不息。“三道两路”雍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痧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外感毒邪、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等引起正气受损,气机失常,导致三道两路阻滞。

痧病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多数痧病患者感染痧毒后,临床表现都有全身酸累,胸腹烦闷,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特征。多数人胸背部透发痧点,刮痧可见痧斑或痧疹。如果痧毒滞留在巧坞,气机不利,容易头晕胀痛。痧病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临床上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痧(类似中暑、中风)和慢痧(类似湿温);按其兼症分,有哑巴痧、绞肠痧、痧麻夹色、标蛇痧等;按其性质分有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等。但临床上习惯只分热痧、寒痧、蚂蟥痧、红毛痧、标蛇痧等。各型痧病的治疗基本相同或相似。

壮医特色技法在治疗痧病的优势

在壮族民间,百姓在劳作间感觉身累乏力时,发现在人体表面刮、压、夹捏等操作可以治疗痧病。壮医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壮医外治学不断发展,形成了壮医锤痧治疗、壮医撮痧治疗、壮医刮痧治疗、壮医针挑等外治法,在防治痧病上形成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和壮医毒理论学说,以及“调气、解毒、补虚”治疗原则指导下,这些疗法通过调整和保持人体的三气同步,增强人体免疫力,驱邪外出,解毒消痧,疏通三道两路,疏通气机治疗疾病目的。

1.壮医锤痧治疗

将药材水泽兰、大风艾、两面针等研磨成粉,用布包包住药粉,在锤子的一端扎紧即成一个药锤。操作时先理筋后用壮药酒将患处涂擦通痧,再用药锤捶打于病变部位或穴位上,其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宜。它集按摩、点穴和药物导入于一体,可以将体内代谢产物“痧”这种毒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排出体外,疏通龙路、火路体表网结,促使气血通畅。病重痧就重, 病轻痧就轻。主要用于有贫痧(感冒)、奔埃(咳嗽)、核嘎尹(腰腿痛)等。

2.壮医撮痧治疗

壮医撮痧疗法又称夹痧疗法或抓痧疗法,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医者的手指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刺激体表网结,使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而畅通全身网络的一种方法。医者屈曲一手的中、食指的第二节, 先在这两个关节曲突的部位蘸些清水,在患者的头、颈、胸、背、腹部等部位, 用力捏扯, 从上而下, 依次反复捏扯, 以皮下出现紫色瘀斑为度,具有调节气血、畅通道路、驱邪外出的功效。常用于头痛、头晕、胃肠不适等。

3.壮医刮痧治疗

壮医刮痧治疗是用边缘光滑的牛角、瓷碗片等作为刮痧工具,以清水或润滑油为介质,在体表反复刮动,局部感觉发热, 刮痧部位出现痧疹或痧斑的一种方法。医者手拿刮痧板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反复刮动。整个身躯的刮拭原则为由上到下,从前到后,先中间后两边。刮拭要领为急者先喉,缓者顺受,肌肉骨节,近自远收。刮拭方向为颈—背—腰—腹—上肢—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背部从内向外刮拭,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以皮肤出现紫色痧点为宜。临床上常用于发得(发热)、奔唉(咳嗽)、甭巧尹(偏头痛)等。

4.壮医针挑疗法

针挑疗法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针根据患者病证选择体表有关部位或穴位,运用不同手法,挑破浅层皮肤反应点或挑出皮下纤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挑疗法治疗范围广,尤其对痧症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起到疏通经隧瘀滞,疏调气机,逐毒外出作用。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