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12日

壮医外治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

□ 黄佩芸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瘫痪的疾病,也被称为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即特异性面神经炎所致面神经麻痹,以骤然发生的眼睑不完全闭合、口眼歪斜等表现为典型特征。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需及早有效治疗,避免对患者正常社交与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与面部神经急性炎症致其邻近组织损伤,局部血管痉挛或神经水肿有关,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在治疗时强调减轻水肿及修复损伤,临床常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西医方面对该病提倡维生素B族补充及激素应用,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髓鞘恢复,同时辅以功能训练与自我按摩,但仍未解决全部问题,部分患者残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少阳、阳明脉络受到侵袭,导致阻滞经气,筋肌纵缓不收、经筋失养致病。在中医属于“口僻”范畴。周围性面瘫在壮医中又称“哪呷”,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根据壮医毒虚致病理论,认为脉络空虚、风寒毒气侵袭,邪毒损伤正气,龙路、火路气机阻滞,出现口眼㖞斜、语言不清、口角流涎等表现。

壮医非常重视应用外治疗法防治疾病,对诸多疾病有较好疗效。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壮医浅刺疗法、药线点灸疗法、拔罐、刮痧、壮医熏蒸等疗法,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疗效。

1.壮医浅刺疗法:取穴——选取患侧牵正、地仓、夹承浆、太阳、下关、风池、迎香及双侧合谷穴;配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透鱼腰;耳后乳突痛加翳风;舌前味觉减退加廉泉;听觉改变加听宫。留针候气20分钟,隔10分钟行针施补1次,每日针刺1次。遵循病邪于皮毛腠理时宜浅刺的原则,进行补虚驱邪,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键。

2.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取穴——风池(双侧)、大椎、肺俞(双侧)、膈俞(双侧)。操作——常规消毒上穴,用莲花针均匀叩刺至局部皮肤轻微出血,然后迅速在叩刺部位拔罐,留罐15分钟起罐,清除血迹,消毒出血部位,3日1次。莲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可使瘀血邪毒排出,加上局部的温热及负压作用,可缓解痉挛的肌肉和血管,加速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促使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3.脐针疗法:取面部痛麻、瘫痪肌肉等局部反应点,配合脐环穴取肝、胆、心,配以合谷、列缺、颊车、迎香、发旋(壮医特定穴,头顶头发旋涡处是穴)、安眠三穴。采用针刺脐部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

4.壮医药线点灸:取九龙川、川乌、石头散、破天菜、吹风散、穿破石等进行药线制备,于适量95%酒精内浸泡3天。燃线成珠火点按于穴位上,以热刺激和药线对穴位的作用使温经通络,调整气血归于平衡。

5.壮医刮痧疗法:采取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原则。局部取穴常取攒竹、阳白、下关、颊车、地仓以疏通局部经络。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流泪流涎加睛明、承泣、承浆,听觉障碍选翳风、听会等。同时可循经远端取穴,如“面口合谷收”,即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具有祛风解表、疏通经络、活血行气的功效。

6.壮医滚蛋疗法:将壮药材川芎、防风、荆芥、羌活、前胡等各15克,加水煮沸30分钟,再将新鲜鸡蛋放入药材中同煮30分钟,蛋壳变为褐色为宜。操作:①取穴松解筋结:以指端点按阳白、鱼腰、太阳、晴明、迎香、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完骨穴,理筋3~5分钟。②点蛋:取药蛋1个,以穴位为中心,由内向外快速点熨治疗部位,时长约10秒。③滚蛋:用2只热药蛋轮流在治疗部位由内到外、顺时针反复滚动烫熨,直至面部皮肤潮红,患者微微汗出为止,时长约15分钟。

壮医特色外治技术组合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强化面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皱眉、闭眼、提拉嘴角等动作,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强化口腔、眼部基础护理、情绪疏导,可起到缩短病程,进而提高周围性面瘫整体快速康复。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