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9日
突发性耳聋中医分型治疗
突发性耳聋是指原听力正常者,突然产生听功能障碍,导致听力减退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单耳发病。发病时间包括突然发生或在数分钟到72小时之内。伴或不伴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常有愤怒、劳累、受寒等诱因,临床倾向于病毒感染、内耳血循环障碍、听神经炎、自身免疫反应及迷路窗破裂等原因导致。突发性耳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影响患者听力,降低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使用激素、配合高压氧等手段为主要,但尚无特效药物。已有不少研究证明配合中医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帮助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将突发性耳聋归为“暴聋”的范畴。目前临床一般将突聋分为5种证型。(1)风邪闭耳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法,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2)肝火上扰型。治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为法,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3)痰火郁结型。治以清火化痰,理气利湿为法,可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4)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祛瘀散结为法,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5)气虚血亏型。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聪耳,可选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
除了汤药,针刺也是突聋的常见中医治疗措施。一般选取患侧耳部的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进行针刺,远端配合中渚穴、丘墟穴。根据辨证,不同证型加入不同的腧穴治疗。(1)风邪闭耳型:可加合谷穴、外关穴、风池穴、曲池穴;(2)肝火上扰型:可加行间穴、侠溪穴;(3)痰火郁结型:可加丰隆穴、太冲穴;(4)气滞血瘀型:可加膈俞穴、血海穴;(5)气虚血亏型:可加气海穴、足三里穴。目前研究表明,针刺能够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和微环境,促进炎症消退,减轻内淋巴水肿,阻止毛细胞坏死,还可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促进耳蜗神经的恢复,起到改善听力的作用。
耳穴压丸也是辅助治疗的常用手段,取患侧耳穴肝、肾、内耳、神门、皮质下、外耳进行压丸治疗。常规酒精对患耳消毒后,用镊子取耳穴磁珠贴于耳穴,以贴处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再采用点压法,即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每日按压3~5次,每个耳穴每次按压30~60秒,3~7天更换1次磁珠。7~10天为1个疗程。中医认为通过耳穴压丸治疗能够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导邪外出,帮助耳窍功能恢复。
(友 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