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9日
小青龙汤的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但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反而促使病情加重。所以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要点。
辨气色:小青龙汤证为水寒射肺,或寒饮内伏。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气,而使心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行涩,而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即“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即“水环”;或者在患者的额头、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斑),即“水斑”。
辨脉:小青龙汤证为寒饮之邪为患,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里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日久,其脉见沉,沉主水病。然须注意的是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寸濡弱无力,是为心肾先虚,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不宜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辨舌:小青龙汤证为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唯阳气受损以后,则舌色淡嫩,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
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咳较爽,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口舌感凉而为辨。
辨咳喘:小青龙汤证在咳喘方面,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一是咳重而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指咳嗽为重,而气喘反微的证情;二是喘重而咳轻,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而咳嗽为轻的病症;三是咳喘皆重的证候,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的“隔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尽管咳喘有重有轻,但治疗的方法皆应以小青龙汤温寒蠲饮为主。
辨兼证:小青龙汤证为水饮之证,除咳喘外,由于水邪变动不定,而有许多兼证出现:如水寒上犯,阳气受阻,则兼“噎”;水寒中阻,胃气不和,则兼呕;水寒滞下,膀胱气化不利,则兼“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证。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依据。如果我们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精神用于小青龙汤证也是适宜的,所以六个症候环节也不必悉具,但见其中的一两个主症而无讹误,便可使用小青龙汤治疗。
(秋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