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9日

泻火药不一定都能去火

平时人们遇到一些“上火”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唇舌肿痛、咽喉不适、咽痛、口臭、口苦、牙痛、耳聋耳鸣、便秘等,便会求助于泻火药。

实际上,泻火药不一定都去火。中医认为火证可分为实火、虚火,根据脏腑可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根据病位又可分上焦火、中焦火及下焦火。所以“上火”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辨证,服用泻火药并不一定就能去火。

比如,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中药性味多苦寒,诸如大黄、黄连、黄柏、栀子等。用其治疗实热火证效果颇佳,若用其治疗因阴虚而致的虚火,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因为苦寒易化燥伤阴而使阴虚更盛,虚火更重。

此外,成人与幼儿,孕妇、体弱者与健康者,服用泻火药时也有明显区别。以出现口渴、唇裂、舌尖红等症状为例,成人可服用牛黄清心丸,但小儿则宜用导赤散或珠黄散,而孕妇或身体虚弱的人上火时,不可滥用牛黄解毒丸等。

另外“泻火”药忌服过量,像牛黄解毒丸等降火药,最初服用时非常见效,但用久了似乎效果就不那么好了,因此有的人便自行加大了药量,其实这样用药是有危险的。因为常见的泻火药,如牛黄解毒丸等,一般都采用雄黄等药物成分调制,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造成慢性砷中毒。另外,像三黄片、牛黄上清丸等,也含有大黄、黄芩、生石膏等成分,其中不少是矿物药,用量要谨慎。

一般常用的滋阴中药有天冬、麦冬、玄参等;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大黄、黄连、黄柏等;常用的解毒消肿药有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清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