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急性心梗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 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余雪梅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过往急性心梗在中国属于低发病例,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不规律导致发病趋势持续上升。由于很大一部分人忽略了急性心梗的某些早期征兆,而耽误治疗时间,最后发展成急性心梗,最终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比如头晕,头痛,心口疼等,一定要引起重视。因此学会准确、及时地识别急性心梗的5大致命并发症,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尽可能避免心梗发生,对心梗的治愈率提高非常重要。
什么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肌细胞持续性缺血最终坏死,这类病症多发于四十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以下几种原因容易引发急性心梗:过度劳累,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中青年人群,睡眠不足等,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年轻人因为高强度熬夜加班,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人体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会导致人体分泌超正常水平的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引起心梗发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或者动脉持续性痉挛会引发急性心梗;很多老年患者因便秘用力也易引发心梗,但是目前大部分老年患者还没有引起重视。
急性心梗有哪些致命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五大并发症有:
1.心脏破裂:通常情况患者发现心脏破裂是在急性心梗病发后1~2周左右,主要是由于梗死部位心肌坏死,变得没有弹性,加上心脏持续跳动,就导致心脏发生破裂。血液由心脏破裂部位进入心室,造成心包积血,引起心衰,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一般只能存活几天至几个月。
2.心力衰竭:一般在心梗发生几个小时之后,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因为患者心肌细胞持续坏死引起心肌结构改变,影响心肌泵血功能。导致身体无法进行完整的血液循环,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咳嗽等症状。对于过往有陈旧性心梗、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心衰的发生率会相应增高;
3.心律失常: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脏供血功能会出现异常,心肌细胞因持续性缺血而慢慢坏死,就会引起心律失常,此时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成室颤从而危及生命。
4.心肌梗死综合征:据相关人员调查研究发现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常于心梗发作后的几周或者几个月出现,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具体症状有胸膜炎或者肺炎等,同时患者会伴有胸痛或者发热的情况。
5.动脉栓塞:心梗发作1~2周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动脉栓塞的病症,主要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
急性心梗的日常预防
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因食用高脂肪食物、暴饮偏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导致血脂浓度升高,在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梗;大量运动和情绪过于激动后会增加心脏耗氧,引起血压升高,如果出现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建议尽快卧床(或者就地躺平)休息;对于有陈旧性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尽量时刻监测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值之内;准备一些常用药物,比如救心丸、硝酸甘油之类,可以用来缓解胸痛、胸闷等早期症状,但是此类药物不能直接治疗急性心梗,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