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蚕豆病”宝宝家庭护理小贴士

□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   吴丽宁

“蚕豆病”是因食用蚕豆发病而得名,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学名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蚕豆病”和普通过敏性质不一样,属于基因缺陷,由父母遗传给孩子,这些人血液里的红细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种名为G6PD的酶类,而蚕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氧化物质,对于缺少这种酶的人,就很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蚕豆就成了致命的“毒药”。我国G6PD缺乏症的分布呈南高北低趋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患病率高,随着人口流动,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也呈现增高趋势。因此多个省份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增加了G6PD缺乏症的筛查项目。

蚕豆病发病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呕吐、腹痛等,也有的产生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等症状。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致死。蚕豆病不能根治,重在预防。如果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出现了G6PD缺乏症阳性,爸爸妈妈们需要引起重视,对“蚕豆病”宝宝进行特殊护理。

注意监测新生儿黄疸

部分蚕豆病重型患者可引起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黄疸。导致蚕豆病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出生后2~4 天,也可提前至生后24 小时内,以中重度多见,容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早产儿重于足月儿。所以在宝宝出生后,需注意观察是否皮肤及巩膜的严重黄染,伴有吐奶、发热、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同时注意监测黄疸值,如超过正常范围需及时就诊,以免胆红素急剧上升,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饮食注意事项

食用蚕豆、花粉、蚕豆制品如蚕豆零食、豆瓣酱、蚕豆粉丝等,含有薄荷醇或薄荷脑的加工品应避开。蚕豆开花或者收获的季节不要带宝宝去这些地方玩耍,蚕豆的花粉也会引起蚕豆宝宝的不适。除此之外,一定要和医生,托管老师,幼儿园老师及一起出游的朋友提前说明宝宝的情况和饮食禁忌,避免他人在不知情下给宝宝食用蚕豆制品。

用药注意事项

G6PD缺乏禁用药物包括伯氨喹、扑疟喹、氯喹、戊胺奎、阿的平、氨苯砜、噻唑砜、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乙酰苯肼、乙酰苯胺、呋喃坦啶、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黄连素、硝咪唑、硝酸异山梨醇、二巯基丙醇、亚甲蓝、三氧化砷、维生素K3、K4、川莲、珍珠粉、金银花、腊梅花、牛黄、茵栀黄(含金银花提取物)、保婴丹。

慎用药物包括乙胺嘧啶、奎宁、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安替比林、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保泰松、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奎尼丁、格列本脲、苯海拉明、扑尔敏、秋水仙碱、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维生素K1等。

1.宝宝用药:发热,退烧药首选布洛芬,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建议严格禁用含有上述成分的中药,例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含有人工牛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含有金银花;如存在必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建议咨询有治疗“蚕豆病”经验的中医师。不要使用龙胆紫,也就是常说的紫药水。夏天避免使用清凉油、薄荷膏或者是万金油。

2.哺乳期妈妈用药:哺乳期妈妈若使用了禁用、慎用氧化类药物、中草药,可通过乳汁诱发或加重新生儿黄疸。所以哺乳期妈妈也应避免这些药物,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生活环境注意事项

新生儿的衣物用樟脑丸(萘)存放过,也可诱发溶血。生活环境中避免接触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如萘或芳香樟脑丸、杀虫剂、薄荷膏等;苯胺染料、文身颜料、指甲花彩绘等;涂料或油漆、装修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