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泡澡”养生之壮医药浴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杨瑞霞 梁新梅
药浴是一种以药物为主要成分的疗法,通过药物渗透皮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民族医药传统疗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壮医药浴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在壮医经典文献中,对药浴的应用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说明其在壮医药传统疗法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壮医药浴
长久以来,壮族人民聚居岭南之地,山林草木繁盛,虫毒野兽聚集,夏季湿热蒸盛,冬季寒湿郁闭,“痧、瘴、蛊、毒、风、湿”之邪盛行,人居期间,常受其害,使阴阳失调,天人相悖,使人体虚弱,招致邪毒而致病,壮族先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不断积累治病经验,壮医由此应运而生。其中壮医药浴是通过常用壮药进行煎汤泡浴的一种外治法,具有抵御外邪,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
壮医药浴的理论依据来源
壮医秉持“天人自然观”,以“三道”(谷道、气道、水道)、“两路”(龙路、火路)为基本理论核心,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理论,壮医药浴正是通过药力、热力的作用下,打通“三道两路”,使气机协调,谷道通畅,水道不滞,两路调达,气血冲和,使人与天地相通,促使人体健康长寿。
壮医药浴的机理
壮医药浴是通过借助水的温热开腠理,使药物作用于全身,由肌表达脏腑,通气机,调血脉,使补虚祛毒,天地人三气保持平衡协调,最终恢复阴阳平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药浴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对肌肤产生刺激或透入人体内,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皮肤代谢,消除或减轻局部病灶,还可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壮医药浴作用
1.通调水道、除湿毒止痒:可治疗各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疮疡湿疹、老年性瘙痒症等;常用药物有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地肤子、千里光、黄柏、蛇床子、生地、苍术、蝉蜕、鸡血藤、丹参等。
2.通谷道,健脾和胃促消化:促进胃肠动力,治疗胃痛、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常用药物有陈皮、藿香、山楂、厚朴、莱菔子、苍术、白术、豆蔻、木香等。
3.通气道,解表除邪、止咳喘:可治疗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有桂枝、白芷、法半夏、荆芥、防风、生姜、葱白、薄荷、紫苏、麻黄、杏仁、紫菀、百部、苏子等。
4.补虚祛毒,消除疲劳,祛湿防痧:岭南冬季寒湿重,药浴有祛湿散寒、排毒之效;常用药物有五指毛桃、千斤拔、扶芳藤、黄花倒水莲、绞股蓝、党参、黄芪等。
5.调火路,安神助眠:改善全身循环,交通心肾,促进睡眠;常用药物有百合、合欢花、夜交藤、玫瑰花等。
6.通龙路、火路,温肾固阳,潜藏阳气,暖宫止痛:改善女性宫寒,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以及改善手足冰凉、腰膝酸软、夜尿频等阳虚症状:常用药物有艾叶、当归、干姜、桂枝、益母草、赤芍、小茴香、肉桂、巴戟天、菟丝子、杜仲、山茱萸、香附、细辛等。
7.舒筋活络、通痹止痛:适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慢性肌肉劳损等痛症;常用药物有丝瓜络、千年健、海风藤、桑枝、透骨草、虎杖、络石藤、伸筋草、鸡血藤、威灵仙、五加皮、葛根、桑枝等。
药浴操作方法
传统的药浴方法是将草药浸泡1小时,后煎煮30分钟左右,留汤去渣,兑入浴盆中泡浴,泡浴时间15~30分钟不等,时间视体质差异而定。
药浴禁忌以及注意事项
1.药浴禁忌:空腹及饱餐后30分钟内、年老体弱、精神分裂症、严重心脏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和高血糖、孕妇、女性月经期、皮肤有破溃、对中药成分过敏者以及其他不适合药浴的疾病。
2.药浴注意事项:水位在心脏以下,20~25分钟为宜,老年人可适当缩短时间;42℃~45℃为宜,水温不宜过低及过高,每周2~3次。药浴后注意保暖、补充营养和水分。
综上,壮医全身药浴是在壮医独特的“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的治疗原则下,通过“泡澡”这一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的方法,来达到预防、保健、养生的作用,同时也是疾病和康复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