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第三节 假性近视
【疾病概述】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时期,眼球内的睫状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习惯不科学,致使睫状肌的调节视力产生疲劳乃至痉挛,这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形成假性近视,即青少年早期的近视眼。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或防治失当,发展下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代偿变长,即成为真性近视。
【病因病机】
坐姿不正、光线不足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的常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长时间上网、 看电视、学习等也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壮族称眼睛为“勒答”,是 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经筋相关资料记载,眼睛与手足三阳经筋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足太阳及足阳明经筋,分别于眼形成“目上网”及“目下网”。当长时间用眼时,会使眼周肌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肌筋挛缩,筋结形成,进而影响眼部晶状体形状,形成近视。
【临床诊断】
(1)有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看书史。
(2)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低度者常见视力疲劳, 但不如远视眼的明显。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因此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只眼视物, 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
【壮医摸结】
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好发于眼眶周围的肌筋,可用手触检查法摸结,以双手拇指相配合,运用拇指指尖,切按、拨揉眼眶筋区,出现敏感、疼痛、发硬反应即为经筋穴位。
【壮医解结】
1.经筋手法
治疗的重点在眼眶周围,以拇指指尖或偏锋对筋结点施按、压、点、揉等手法, 使硬性筋结松解。
2.经筋针法
贯彻“以痛为腧”的取穴原则,对筋结实施针刺疗法。眼为重要器官,在靠近眼球的筋结必须小心施针,如目内眦筋结,需用一只拇指将眼球推向外侧方可行针,不留针。针毕按压针孔1~3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其他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选用4号药线,在太阳、睛明、印堂、鱼腰、丝竹空、瞳子髎、风池、曲池、合谷等穴位施灸,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