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名人名联养生经
从古到今有不少吟咏养生之道和延年益寿的佳对名联,不仅给予人们艺术的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也是人们养生和益寿的良方。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自撰自书在江苏兴化厨房上的门联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此联描述了郑板桥的日常饮食习惯: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
他知道,吃粗粮常饮天然水,饮食清淡有益于健康。郑板桥另有一副长联,是他六十岁生日时自撰的寿联,同样值得玩味:“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粮,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代名人张仲甫撰写的养生对联是:“贪嗔痴,即君子三戒;定戒慧,通圣经五言。”
此联把儒教的入世和佛经的出世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其意思是说,佛教所讲的贪婪、嗔怒、愚痴和《论语》上讲的“君子有三戒”是一样的,只有务必戒除才能益寿延年。
清代名人翟公栾自撰养生名联:“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此联阐述了动静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副妙药良方。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方宽心。”这幅由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题于新都宝光寺的笑佛联,褒扬笑的养生之功,寓意深刻,寓于哲理。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此联悬挂于浙江舟山普陀寺,与翟公弈的佳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系名僧苏曼殊所撰。
明代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主乐无如读书”和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都分别阐明了“寡欲养性”“为善乐”“读书香的养生之道”,这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民国元老、社会名流于右任先生写了这样一副养生妙联送给朋友:“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他的这位朋友一生坎坷,但牢记于先生题联,修身养性,为自己赢得一片平静的心境,寿至98岁。这副对联,前者告诉人们“和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境界,非常舒适的氛围;后者点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这副对联与百岁老人汤静逸的养生联“勤功体魄健,养气浩然真”相吻合。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94岁时,曾给某杂志社题写了一副养生妙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此联指出“知足”“无求”能够养生的道理,也是她高寿的经验总结。其寓意深远,值得品味。
(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