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尽早康复训练 甩掉“象鼻子”
王阿姨中风住院,她平时特别喜欢品尝美味佳肴,常和老伴说“民以食为天”,要尝遍舌尖上的美味。此外,她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但是因为一根“象鼻子”,心情十分郁闷。“象鼻子”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经常导致喉咙不适、频繁咳嗽、难以入睡,哪还有心情品尝美味佳肴,每日照顾王阿姨的老伴也为她的“象鼻子”发愁苦恼。
“象鼻子”是什么
王阿姨口中的“象鼻子”就是鼻喂养管,别名又叫胃管或鼻饲管,这种管路主要用于昏迷和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主要作用是把营养丰富的流食或药物运送到胃内,保证患者的营养和药物供给。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4%~78%。
“象鼻子”能甩掉吗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通过康复训练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象鼻子”是可以尽早甩掉的。但需要符合3个条件:每次进食量达200毫升以上,连续三天无呛咳等不良反应;有一定认知能力;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误吸发生,洼田饮水试验2级及以下。
甩掉“象鼻子”的康复训练
想甩掉“象鼻子”,就得尽早多做以下康复训练。
K点刺激吞咽训练:也就是直接针对口腔进行刺激训练,先找到“K”点位置,其位于磨牙后三角的高度,腭舌弓和翼突下颌帆的中央位置,两牙线交点的后方凹陷处。训练时患者床头抬高30°,患肩垫软枕,空腹或餐后2小时进行,指导患者发“啊”音,操作者戴手套或拿小岛勺,从牙与黏膜缝隙进入刺激“K”点,10秒完成,使患者产生吞咽反射,促进吞咽动作的产生。
吞咽功能训练:患者用力将舌头向外伸出,让舌尖触碰上唇、舌尖触碰左嘴角、舌尖触碰右嘴角,放松,舌尖尽量上顶上腭、抵住上(下)齿,各个动作持续5秒,每次15分钟,所有训练完成后采用自然吞咽、用力吞咽各10次结束。
面部穴位按摩:以点、按、压、揉手法,力度深透,动作轻柔,依次点压哑门、风府、翳风,按揉承浆、地仓、颊车,揉廉泉、旁廉泉及咽喉部两侧肌群。以上穴位各按摩2~3分钟,每日1次,每次治疗20~30分钟。
唇部训练:患者练习发“a”音,口尽量张大维持10秒后放松;发“yi”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闭合、鼓腮维持10秒后放松;再两唇紧闭发“en”音,随后发“wu、yi、wu”5秒后放松。双唇用力把压舌板夹紧,维持10秒后放松;告诉患者双唇夹紧压舌板,随即快速拉出;把压舌板分别放于患者嘴唇的左右两边,告诉患者用力夹紧,随即拉出;抗阻练习:舌尖向前、向左、向右伸出,用压舌板给一定阻力5秒后放松;最后发出“t、d、ch、s、sh、k、g”音训练结束。
摄食训练:患者取坐位或30°半卧位(患侧垫软枕),头正中稍前屈或向健侧倾斜30°,健侧进食,分为液体食物低稠(线条状流出)、中稠(点滴状流出)、高稠(团块状流出)和固体食物(细泥、细馅和软食),食物从液体过渡到固体。进食时以3~5毫升一口量为宜,在进食前评估患者进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食物放在患者健侧舌部的中或偏后方,进食量可逐步增加,黏稠度可逐步降低,要小口进食,正常量(10毫升),在进食时不可讲话,患者要集中注意力进食,防止误吸和呛咳的发生。在吞咽时可以配合代偿训练(低头吞咽、侧方吞咽、点头吞咽、反复吞咽)等吞咽技巧,每次进食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进食后保持原体位30分钟以上。
(亦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