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预防脑卒中 控制血压是关键

□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覃百灵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总体发病率仍在上升。虽然死亡率趋于稳定,但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城市,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会加重高血压的病情。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是没患高血压人群的7倍。由此可见,血压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控制血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同时,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和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也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全面的血压管理,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个体应采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在适宜范围内、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以及管理睡眠质量。

1.降低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盐替代普通盐,但需评估肾功能。肾功能不全者在补钾前应咨询医生,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降低血压。

2.优化膳食结构。限制高热量食物,如高脂肪食品、含糖饮料及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或避免食用含钠盐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

3.限制饮酒。酒精对人体无益,高血压患者应完全戒酒。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4.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减重目标为体重的5%~15%。对于减重效果不理想者,可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减重措施,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

5.运动干预。推荐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每周进行5~7天的有氧运动,每天30分钟,每周2~3次抗阻运动。血压未控制者(收缩压>160mmHg)在血压稳定前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运动。

6.戒烟。强烈建议高血压吸烟者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必要时可使用戒烟药物对抗戒断反应,避免使用电子烟替代疗法。戒烟时辅以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7.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不平衡、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

8.管理睡眠。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和/或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降压药效果,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措施包括睡眠评估、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刺激的游戏或电影等。

正确监测和规范管理血压

1.要确保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首先,选择最佳的测量时间,建议在早上起床后一个小时之内,早餐之前,小便之后,或者晚餐之前进行测量。如果已经进行了活动,应先休息5~10分钟。在测量时,请确保袖带绑在肘上2横指处,松紧程度适中,以能放入1~2指为宜。同时,血压计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过程中请避免移动和说话,保持心情平静。

2.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平稳,建议每日监测血压2次,分别在晨起后及晚餐前进行。对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月内或正在调整降压药的情况下,建议每日监测血压4次,具体时间为晨起后、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应随时测量血压。

3.为了方便医生根据日常血压调整降压药,每次测量血压后应及时记录。建议准备一个血压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日测量的血压及心率或脉率。在每次就诊时,请务必携带血压记录本。

4.根据最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降压目标值应有所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