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如何应对肝气郁结
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但有一部分人,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情绪波动特别大,总是因为一丁点小事大发脾气。和别人吵架,点火就着或者生闷气,自身的情绪很压抑,同时会给周围人带来负面影响。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为什么就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实际上,这种经常发脾气的人本身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根本控制不住,属于一种“病态”。中医认为,急躁易怒或者压抑都是郁证的一种临床表现。郁证是因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者急躁易怒、易哭,或者喉中如有异物梗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究其根本,郁证病因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逐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包括调节精神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又叫“七情”)。人的情志活动主要由心神主宰,并且与肝的疏泄功能存在密切关系,换言之就是肝具有辅助心神进行精神活动的作用。正常的情志活动有赖于正常的气机运动,肝能调节人体的气机运动,所以肝能调节人的精神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则人体气机运行通畅,气血调和,人就能协调好自身的精神情绪,外在表现为精神愉悦,思维敏捷。反之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会引起两个方面的精神情志异常:(1)肝气升发不足,疏泄不及,气机失调,见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等,典型人物代表就是林黛玉;(2)肝气升发过久,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见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胀痛等。肝失疏泄和情志异常往往互为因果,中医主要有以下的应对方法。
中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源于《景岳全书》,是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香附川芎可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上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注意该药不宜久用,久服易耗伤阴气。
穴位——太冲,合谷,膻中,公孙,内关
1.太冲:在脚背上,足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肝经的腧穴和原穴,具有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的作用。《灵枢》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所以肝经的原穴——太冲可治疗肝经病变。
2.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为八脉交会穴。
3.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大肠经的原穴。
4.膻中: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
5.内关:在前臂掌面,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八脉交会穴。
(秋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