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9日
居家储存中药的建议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吴余燕 魏江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大众推崇,在家里储存保健中药已成常态。中药大多为植物,部分中药为动物药和矿物质,其储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中药材本身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若储存不当将影响中药的质量甚至药效。因此,本文总结了在家庭中储存中药的几种常见方法。
目前居家储存中药情况
中医中药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研究中药,且倾向于选择中药进行保健养生或者治疗疾病。在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活动中,人们也会选择赠送一些名贵中药材。因此,我国家庭储存中药的量不断上升。家庭储存常见的中药饮片有人参、鹿茸、胶类(阿胶、鹿角胶等)、西洋参、灵芝、黄芪等;还有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如枸杞子、山药、大枣、菊花、蜂蜜等。
影响中药储存的因素
1.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分基本稳定,有利于储存。当温度大于34℃以上容易发生变质,如含油脂多的中药,油分会外溢;含糖类多的中药会发生粘连或者变味。当温度低于0℃时,一些含水多中药水分就会结冰,质量受影响。
2.湿度:中药的含水量受湿度影响,可引起中药潮解、霉变、干裂等。
3.日光、空气:长时间日光照射会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紫外线还可使中药变色、色素分解、挥发等。空气中氧容易使中药成分氧化、害虫的生长离不开氧。
4.虫蛀、发霉:随着天气变化,空气中湿度、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当温度在25℃~32℃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中药含水量在15%以上时,就很容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在营养足够时,中药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就会繁殖滋生,发生霉变。
家庭中药储存的建议
为了避免上述影响因素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我们在家庭储存中药时,应将中药材装入容器中,并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
不同的中药材应采用不同方式存储,对于容易发生虫蛀的中药材,如甘草、党参、莲子等,应用带盖容器密封保存,虫蛀严重的药材不应再使用,轻度虫蛀的可处理后再使用;容易发生霉变的中药材,应选择通风好、防潮的环境存放,避免堆积,定时拿出来晾晒;容易变色的中药材,如一些花类药材,应避免长时间日晒;容易泛油的中药材,如当归、苦杏仁等,应当放置于干燥、阴凉处储存;气味容易散失的中药材,如薄荷、荆芥等,应当远离高温的地方。
居家常见中药储存的方法
1.参类:常见的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参类药材含较多的糖类和挥发油成分,容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等。一般干燥的参类用棉布包好,放入包装袋,挤出空气,储存于罐内,并在罐内装入石灰,拧好盖子。将罐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2.胶类:常见的有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胶类药材含较多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在储存时要防止潮解,黏连。未拆封的胶类可放置于干燥、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保存;已拆封的胶类、已经打粉的胶类或者制成固元膏的胶类,可放入玻璃瓶或者密封袋中,并放置于冰箱冷藏保存。
3.鹿茸:鹿茸容易受潮、发霉或者破裂,在储存鹿茸时,应避免长时间放在冰箱,容易滋生细菌,影响药效;长时间储存建议放置于干燥的瓷瓶或者玻璃瓶中、木盒类,并在周围放一些小纸片,防止受潮、破裂。
4.枸杞子:枸杞子含较多的糖类,受潮容易软化、粘连。在储存时建议放在密封袋或密闭的玻璃容器类,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
5.花类:花类药材常见的有菊花、金银花。在储存过程中主要防止变色、发霉。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6.其他:一些门诊慢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有时会带一个月的中药饮片回家,这些中药一般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带回家的代煎中药汤剂,则建议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服用时再取出来加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