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26日
老年性便秘治法
《医学正宗》有云:“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辨之不可不精,治之不可不审。”老年性便秘乃“本虚标实”,治疗应识真因、辨真相,追根溯源,治病求本,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老年便秘的治疗应分三种情况进行:一是以正虚为主;二是虚实夹杂、邪正交争阶段;三是以邪实为主。不可见便秘即不问病因、不审证就行固中泻下的治法,也不可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就一味投补益之品,使虚者愈虚、实者愈实,犯“误补益疾,反泻含冤”原则性错误。
1.以补通塞 以补通塞即以补益固涩的方法治疗闭塞不通的病证,也即“塞因塞用”之反治法。该法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阶段,此时以虚为主,邪实尚不多,治疗以扶正为要,正复则邪去。如气虚便秘用黄芪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阳虚可用济川煎加减温阳通便;阴虚便秘则用增液汤加减增液行舟;血虚便秘用润肠丸加减养血润肠通便。笔者自拟益气养阴便畅汤(生黄芪20克,生白术30克,枳实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郁李仁15克,瓜蒌仁15克,杏仁10克,当归10克。)随证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便秘,疗效甚好。
2.攻补兼施 该法适用于虚实夹杂、邪正交争阶段,以正始虚、邪实多为主。该时期治疗应通补并重、标本兼顾,即重视恢复正气的同时兼顾标实的治疗,祛邪同时也要调护正气,扶正祛邪同施。如应用新加黄龙汤补气益阴、养血通便,攻补兼施以治疗正虚便秘。有报道,以新加黄龙汤加味(大黄3克,芒硝、黄芪、白术、生地、麦冬、玄参、当归各1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为实验组,麻仁软胶囊为对照组,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阴虚寒积应用温脾汤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以温肾润肠汤(当归、牛膝、何首乌、肉苁蓉各20克,桃仁、杏仁各15克,甘草10克,火麻仁20克,黄芪、山药、陈皮、厚朴各10克)温阳行气、增水行舟、补泻兼治,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寒积内停型老年便秘,疗效明显优于麻仁软胶囊的对照组。
3.以下(通)为补 该法适用于疾病后期五脏气血阴阳至虚之时,即瘀浊、痰湿、郁热等病理产物转变为主要致病因素,且占据病机主导地位,应以攻下为主,同时强调中病即止,以免再次损伤正气,出现治疗性伤害,旨在运用此法治疗实邪同时,有调理补虚的作用。《内经》一书有载:“惟以气血流道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只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而以下为补治法,是张仲景以脏腑相关为基础提出“下法治脏补虚”的理论体现,其中包括以通补虚、下中补虚、下时顾虚等方面。
①以通补虚是指应用通下的方法使邪从魄门出,达到补虚的效果。无论是对于壅塞不通的肠胃本身,还是体内实邪反犯的气血津液来说,都是一种得以升益的方法。使胃肠的通降能力、肠腑的阴津得以救护,气机升降有序,气血流行畅通,五脏安和。如内热积滞较盛时运用大承气汤类通俯泻热、除积导滞。
②下中补虚是指运用下法祛邪时注意机体正气的顾护,佐以扶正补虚之品。如肠燥津亏则用麻子仁丸滋阴散结。这里的下中补虚与前文的攻补兼施法侧重点不同。
③下时顾虚是指在应用通下之法时要有一定的度量,不能攻伐太过而克伤正气,使正气愈虚。如大承气汤后注“得下,余勿服”、小承气汤后注“若更衣者勿服之”等都提示应该中病即止。
(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