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26日
回阳救逆第一药——附子
附子被誉为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其药性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是中医临床治疗寒湿疼痛的常用中药。其性虽峻猛,应用得当疗效显著,所以受到古今众多名医的推崇。
附子的回阳救逆功效与其温阳散寒作用密不可分。附子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力,抵御外邪入侵。在临床应用中,附子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病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同时,附子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冠心病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附子在骨伤科、神经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炎症,附子能够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有效缓解疼痛、僵硬等症状。在神经科,附子对于治疗癫痫、小儿惊风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附子生品有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此类生物碱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生物碱,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临床应用中也多使用炮制后的附子。
黑顺片: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厚约0.2~0.5厘米。炮制时,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煮至透心,捞出,水漂洗净,纵切成厚约0.5厘米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厘米。炮制时,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 0.3厘米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
需要注意,附子是一味有毒药物,使用不当易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配伍禁忌,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
(姚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