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05日

 同名黄连  功用有异

二连,即胡黄连、川黄连,二者均有清热燥湿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连”。

胡黄连,又名胡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适用于阴虚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湿热泻痢,痔疮肿痛。本品有类似黄连的除湿解毒之功,对湿热下痢及痔疮也有黄连的治疗效果。《新修本草》言其“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开宝本草》言其“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本草正义》言“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本经逢原》言“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

川黄连,又名黄连、川连、雅连、鸡爪连等,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等的根茎。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之热盛火炽所致的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等。《本草正义》言“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珍珠囊》言“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由此可知,胡黄连、川黄连二者性味功用相似,都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黄连善清五脏六腑之热,以清实(湿)热为甚,兼有凉血之功。胡黄连善清虚热,以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见长,兼有截疟之功。提醒注意,二者性味苦寒,易伤津败胃,故不可过量久服;胃寒呕吐、脾虚便溏者不宜选用。笔者整理几则治疗方,供读者参考。

1.清热丸(中成药):方由香墨、儿茶、胡黄连、黄连、牛胆膏、冰片、牛黄等组成。可清热解毒,散瘀凉血,消肿。用于急热惊风,中暑头昏,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齿疼痛,大便不通,小便不通,小便赤黄。

2.万应胶囊(中成药):方由胡黄连、黄连、儿茶、冰片、香墨、熊胆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牛胆汁等组成。可清热,解毒,镇惊。用于邪毒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烦躁易惊。

3.黄连羊肝丸(中成药):方由黄连、胡黄连、黄芩、黄柏、龙胆、柴胡、青皮、木贼、密蒙花、茺蔚子、决明子、石决明、夜明砂、鲜羊肝等组成。功能泻火明目。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畏光流泪,胬肉攀睛。

4.黄连胶囊(中成药):方由黄连组成。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蕴毒所致的痢疾、黄疸,症见发热、黄疸、吐泻、纳呆、尿黄如茶、目赤吞酸、牙龈肿痛,或大便脓血。

5.胡黄连粥:胡黄连5~10克,大米30~100克,白糖适量。胡黄连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除疳。适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发热。

6.黄连粥:黄连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黄连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高血压所致的头目眩晕、耳鸣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口干口苦等。

(胡献国)